作为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冷库设计具备着冷冻和物流的双重属性,但是由于在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冷库只是起到一个低温储藏仓库的作用,冷库的物流属性被长时间的掩盖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冷链物流的发展,传统冷库对物流发展的制约已经愈加明显,甚至很多传统冷库的经营陷入了困境。
中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初级农产品为例,最薄弱的是农产品的收购和批发这两个环节。从事农产品收购及批发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环境脏乱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产品的交易场所、运输过程根本无法满足大型冷库的要求。北京普通百姓食用的果蔬禽肉,都是经过新发地等环境较差的批发市场流向超市、流向果蔬店,最终端上百姓的餐桌。
在这个过程中,经营者也尝试改善交易环境,将原有的批发市场向物流中心转型,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冷库建造知识,他们的决策受到限制,往往做出错误决策,转型后的场地不符合物流中心的基本要求,无法运作,这样的案例在北京有很多。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物流专业人士参与决策,并且改善冷链物流环境,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推动。
中国的冷链标准似乎走入歧途,与企业脱钩,制定出的标准有很多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这反而对企业的经营形成障碍。标准应该是一种普遍的水平,不要涉及太多技术的问题,比如说对双温冷库的具体限制,不同产品的适宜温度不一样,对温度限制得过于严格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温度是由客户要求、食品种类的不同而决定的。想规范冷链行业,标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更多从企业竞争的角度进行限制,提高企业竞争的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