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冷链产业网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交流会,事实上跟今天的主题有几个非常吻合的地方。我们广东省物流研究院去年开始在筹划一个大型的活动,得到了泛珠三角秘书处的大力支持。我们广东省省委常委朱晓丹省长也亲自批示。我们在泛珠三角冷链物流合作学术征文,很快就会发布这一成果。另外,我们最近在做一个事情,我们对整个亚洲主要城市生鲜消费行为的研究,上个星期我们在广州、深圳做了一个调研,我们也知道中国的冷链物流应该还是处于粗放式的发展。
今天讲冷链物流往往是讲车辆、冷库,这种硬件建设比较重视,确实这一块非常活跃,刚刚起步。但是恰恰相反,刚才刘秘书长说来到这里是广东华南地区思想最先进的地方,所以,我今天也想从信息化的角度、从长远的角度来跟大家进行交流。东升农场这个企业我们去调研以后发现这个企业确实不错。所以,冷链物流绝对不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东升农场是如何做的。
一、信息化是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最近为什么“国八条”会出来?就是因为成本的问题。中央电视台连播10多天,讲的是路费、税费的问题。实际上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这些。我们都知道物流业的竞争,以前80年代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90年代是质产量的竞争。90年代以后是质量的竞争。到了21世纪就是时间的竞争。为什么?交货期越来越短。刚才李主任说了亚运会,她讲的就是交货速度问题。前面当然是讲质量,没有质量的保障不可能讲时间。就是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它对市场的反映能力。这些东西就要求我们的物流不仅仅是货物的A到B的过程,它是一个有商务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的现象出现。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进行供应链的管理,这是整个物流界都需要开展的一个活动。
很遗憾的是汽车问题,每天有500万辆货车在运行,但是这种调度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呢?是靠电话来调度,靠现金来进行交易。虽然说电脑很普及,但是我们的调度很多时候还是使用原始的手段,它的资金流没有联动,我们还是要对帐本,还有不想付钱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背后整个物流有商品流动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没有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成本高。我们的信息只有进,没有出。出去的信息很滞后,信息共享也没有实现。
日本国分冷链物流做得很好的企业,实际上它推动的是信息系统,事实上整个链条的对接根本没有实现。事实上冷链技术、冷链设备差异越来越少,美国有AP(谐音),我们也慢慢在用,我们都有,一般的小设备差异不大。关键点还是信息落后。
这是我两年前拍的一个超市运送过程,这就是中国的现状,它没有以信息化带动。那么,这个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什么呢?事实上跟中央或央视所传达的路费、油费、税费都是影响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还有联运的缺失,而不仅仅是路费、油费、税费的问题,这是表面现象。所以,导致中国物流成本比外国高2倍以上的原因。事实上,我们的人工这么便宜,人家一个人工比我们高很多倍,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成本这么高?就是软环境建设我们严重滞后于外国的发展。
我在日本留学了15年,我知道日本整体的发展,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整个流通过程效率非常低。
我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化。如果解决信息对称的层面,事实上供应链信息流的畅通就是要借助信息化来实现。日本国分这个企业就在推这个事情,绝对不会仅仅推一台汽车,一个设备,它是整个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最终信息流通。
在座的可能有在玩微博,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因为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加快速度推动进程,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不要觉得信息化离我们冷链物流很远,其实离得很近,它完全可以推动信息化的进程。比如沃尔玛在中国冷链行业不是做得最好,但是起码他们也在努力。我最近在深圳、广州调研,我就发现冷链哪个企业做得最好。不是表面上冷链,表面的样子看到的是华润。
未来的外资竞争很激烈,所以,冷链物流的信息化需要解决三个基础问题:(1)社会基础(2)市场基础(3)企业基础。有没有人肯付出这种成本,一个社会有没有这种环境去接受我们去做这种事情,这三大基础问题是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这样进行这样的活动。我简单阐述一下,如果是社会基础,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大前提,那我们很难推动信息化。如果电脑还是停留在30年前这种昂贵的时候,我们也无法提供这种信息。以后网络技术进入云计算时代,云计算可以免费提供场所、空间给你用,无线上网不需要钱,进行共享。冷链物流标准规范这些东西也是社会基础的重要问题。秘书长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东西还是在编制当中,现在没有真正成为行业标准。需要相关的标准、行业规范来推动。这个过程当中,把它串起来的话就是信息化。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