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其包括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都要求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要,保证农产品的原料品质和耐藏性,保证保鲜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条件、优和清洁卫生好,保证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最终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一般是指生产经营冷链产品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而从事这方面冷链物流服务的组织我们称之为冷链物流公司。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一般情况下是指具有保持一定低温环境下的物品,如农产品、禽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化工、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特殊的商品有:药品(疫苗、血液)。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则刚刚起步。据悉,不具备冷链物流资质的松散主体已经严重扰乱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包括制冷设备、冷库、冷藏车、冷藏箱、冷藏运输、冷链信息化建设、冷链物联网等。在我国,冷链物流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还主要是以提供货物代理、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能提供全面、综合、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正是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一方面产生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又无法避免较高的商品损耗率。因此,多数生产厂家要么止步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高成本,要么担心冷藏物流业务外包后的安全问题,只能是自行经营,或是部分或区域性的外包。其中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占到了物流总量的80%,只有20%的物流通过第三方来实现。这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如三全、思念等大型食品企业,大多依靠自己的冷链物流来完成服务,其拥有自营物流公司并配有多辆冷藏食品车辆。虽然这些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十分巨大,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但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达到肉类食品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库存储、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国内很少有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的温度控制,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也无法把整个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营,或者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
冷链物流水平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一是运输损耗极高。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关部门估算,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二是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不利于出口。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各地政府的支持,一座座综合物流园区悄然建起,大型企业并购步伐也加快了……总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繁荣景象。
一、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规划》提出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兼顾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完善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政策享受范围;放宽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承各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设在全国各地拉开帷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重中之重,加强冷链工程建设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则是众多企业、专家考虑的焦点,是农业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伴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吸引社会2000亿的扩容资金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转战农产品冷链沙场,这将改变“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格局,可以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有望实现大跨越,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2005年,全国水果总需求量达到7400万吨,人均需求量为55.72公斤。预计至2010年,中国水果总需求量将达到8000万吨,人均需求量相应达到57.31公斤。同年,中国蔬菜总需求量为29517万吨,人均222.25公斤。预计到2010年,中国蔬菜总需求量将达到30408万吨,人均需求量相应为217.84公斤。以苹果加工为例,由于原料充足、价格稳定,加工后又延长储存期和便于运输等因素,浓缩苹果汁每年以双位数增长。2005年,浓缩苹果汁生产能力达到2600吨/小时。2004年浓缩苹果汁出口达48.7万吨,2005年比上年又有大幅增长。再如蔬菜、水果罐头也是主要出口产品,占全球市场的1/6以上。水果和蔬菜是鲜活产品,通过发展“冷链”物流系统改善其储藏、运输和加工条件,可以减少损耗和浪费。
二、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8项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此次8项措施中,特别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物流,冷链运输方面的措施。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显示出“物流为王,掌控农产品供应链者将胜出”的导向。国内企业中,农产品的市场网络覆盖全国15个省份,有29家实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个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占全国规模以上农批市场交易总额十分之一,已初步建立全国农批市场网络覆盖,是国家下一阶段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龙头。
目前尚不发达的冷链物流运输此次也列为发展目标之一。在消费升级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国内食品冷链物流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长足发展。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8项措施还涉及扶持仓储物流的政策,具体提出要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支持将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
三、冷链物流公司交易平台的出现
专门汇集和服务国内冷链物流物流公司的中国冷链物流网站纷纷出现,为冷链物流公司和用户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业务成交的信息平台。
四、肉制品行业——对“冷链”物流需求将经久不衰
多年来,居民对冷鲜肉、分割肉及其延伸制品的需求量迅增,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肉制品是广大居民日用生活品,且是重要蛋白食品。随着人口增长,肉类消费量不断增加。据预测2010年全国肉类含猪、牛、羊和禽肉的需求量将达到8306万吨,其肉类延伸制品将由目前的25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300万吨,人均约10公斤。二是肉制品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主要集中于拥有丰富资源优势和独特区位优势的山东、河南两省。山东省肉类加工企业162家,河南139家。两者合计占全国肉制品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60%。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居民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从冷冻肉变化到热鲜肉,再从热鲜肉转变到冷鲜肉,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鲜肉甲天下”的局面。四是肉制品行业发展势头旺盛。2006年,全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01亿元,同比增长21.53%。利润率上升。与此相应,肉制品“冷链”物流进入持续增长期。
四、速冻主食品——是“冷链”物流方兴未艾的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以来,中国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迄今,中国速冻食品已经涵盖粮油、水果、蔬菜、畜禽和水产等五大行业。2005年,中国速冻调制食品总产量达到350万吨。其中,全国速冻米、面主食品增长最快,总产量达到130.67万吨,同比增长23.68%。目前全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2000余座,年产量1000余万吨,年销售额高达100多亿元。同时,在全国连锁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食品中,速冻食品已连续多年名列第一位。目前在中国速冻食品领域有两大集团:“三全”、“思念”和“龙凤”等三大品牌均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雄居第一集团。其中,“三全”更以5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老大”。第二集团食品种类众多,但每种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限。速冻食品销售市场主要是超市和大卖场。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至今尚未形成。如果这一条件得到满足,将会把速冻食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乳制品冷藏冷运——是促进“冷链”物流提速的行业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以牛奶为主的乳制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乳制品年均增长率高达12.1%,居世界首位。2006年,中国乳品总产量达到3290万吨,人均牛奶产量达到21公斤。然而,目前中国乳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1%上下,而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超过20%以上,二者差距悬殊。另外,近年来,中国居民对液态奶的清费量提高更快,有利于这种乳制品产量的提高。在2000年,中国液态奶年产量仅有134万吨,到2004年,全国液态奶总产量便迅增到800万吨。短短4年时间,中国液态奶年产量增长了近6倍。然而应该清醒看到,迄今中国液态奶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全国人均液态奶占有量仅6.2公斤,数量很低。如果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人均每日消费100克奶和奶制品的标准数量,那么,全国人均每年消费奶类数量应达到36公斤。鉴于上述,乳制品行业采取“冷链”物流方式进行运输和配送十分必要的。
六、水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目前向150个国家地区出口水产品,其中向日、美、韩和欧盟市场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82%以上。在出口的水产品中,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占第一位,冻鱼及鱼片名列出口量第一位。水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对“冷链”物流,包括冷冻、冷藏和冷运的技术设备等要求都很严格。特别是要求鱼类即捕捞即冷冻,以保证其新鲜和质量,克服上岸后再冷冻鱼产品已变质的问题。另外,水产品深加工无菌化的特点,需要包装容器和包装环境保持无菌化。然而,中国水产品无菌包装储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水产品捕捞船舶陈旧,冷冻冷藏设施落后,冷藏运输能力不足,冷藏运输费用较高等,都很不适应水产业发展和水产品出口贸易的需要,加强这一薄弱环节势在必须。
七、冷饮行业
冷饮行业是中国一个广大的消费市场,其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消费的季节性差异逐步消失。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仅为1.1kg,与世界1.3公斤的人均消费量只差0.2公斤,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却很大。例如美国人均冷饮消费量已达40公斤,是中国的36.4倍。悬殊的差距表明中国冷饮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与此相应的冷饮“冷链”物流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然而要清醒看到,目前中国国内冷饮业进入微利时代,平均销售利润率居整个食品行业的末位,导致行业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为发展“冷链”物流系统提供了机遇。另外,在中国超市和大卖场经营鲜活品的数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超市购置鲜活食品的比重也日益上升,致使冷冻冷藏食品成为超市一个重要利润源。建立和健全冷饮行业“冷链”物流系统,实现细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现代“冷链”物流提高效益和增加利润大有希望。
编者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冷链物流市场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虽然目前出现有几家农企发展了各自的冷链物流,各个地方也都在积极打造中,但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和市场容量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我国想要形成完整的、成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