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金融界
中国股市的风格演变,犹如社会流行时尚的变迁,同样的东西,是时髦还是过时似乎主要取决于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刚过去的2010年里,小盘股、新兴技术、泛消费等板块是人人追捧、炙手可热。时过境迁,2011年前2个月虽然A股市场整体稳中有升,上证指数上涨3.45%,医药生物、信息技术、食品饮料指数(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分类,下同)却全部垫底,跌幅分别达3.9%、2.2%、1.6%。在沪深市场基准指数中,反映小盘股走势的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今年前两个月亦跌幅居首,分别为3.3%、1.4%。
业绩是决定股价走势的根本动力,前几年集中上市的众多小市值股票,大多是激励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良好、符合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变迁方向的企业,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普遍乐观。但在现有的IPO体制下,高价发行带来的大量超募资金对上市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承销商收取的费用一般又与发行价挂钩,这使得小市值股票的基本面在发行时被过度吹嘘。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将投资者对小市值股票的业绩增长预期推向山峰。随着2010年业绩快报的逐步披露,“低于预期”成为这些板块的常态。以软件行业为例,已公布快报的57家股票中,去年业绩低于预期的比例达58%,只有5家股票业绩超出预期,创业板软件股更是63%低于预期。业绩低于预期摧毁了小股票高估值的基础,即使普遍出现的高送转也无法换回其衰落的趋势。
另一方面,今年股市的流动性环境持续偏紧,而股票的供给仍在持续加大。2010年中小板、创业板的发行全面提速,全年共发了300多只股票,2011年头两个月又有50多只股票发行。再加上新三板扩容机制的改革正在推进,将彻底转变了小市值股票的供求关系预期,小市值股票对投资者吸引力亦将不断降低。展望后市,简单以超配中小盘股票来战胜市场的投资时代在今年难以再现。对于“三高”特征(高估值、相对高市值、高动量)的股票,不排除少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股票可能通过兑现其高增长预期而脱颖而出,但更多的将会是走向估值回归的不归路。
一个时髦主题的逝去,孕育的是另一个流行时尚的兴起。开年红火的高铁主题正逐步燎原,技术创新领先、在国际分工中有比较优势、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治理结构良好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市场流行的新风向标。从规模风格上来看,市值规模适中的上证中盘指数、深证100指数前2个月涨幅分别达4.92%、3.95%,位居前列。凯恩斯曾将选股喻作竞猜选美比赛的结果,如果说去年市场是以小为美、以瘦为美的话,那么今天我们仿佛回到了唐朝,又开始了以肥为美的时代。曾经被市场遗弃的中盘绩优股和大盘蓝筹股会否相继成为下个趋势的领导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Lu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