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成都地区的“鹌鹑热”正在降温。村里人都规劝他们不要作茧自缚。刘氏兄弟认为技术低、成本高、经营差的专业户必垮,他们要依靠现代科技将鹌鹑蛋的成本降下来。于是以老三陈育新为主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科研小组,不久便培育出产蛋率高达80%的良种鹌鹑,还配制出系列饲料。
四兄弟各显神通。他们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饲料调配和育种选样上,并摸索出了用鹌鹑粪养猪quot; href="http://cj.zhue.com.cn/jinrijujiao/" target="_blank"养猪猪粪养鱼、鱼粪养鹌鹑的生态循环饲养法,使得鹌鹑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鸡蛋差不多,一下子赢得了市常这便是他们专业科技致富之路的开端,为以后的创业道路积累了资金。
四、饲料王国的建立
早在1982年-1984年办良种场时,刘永好负责采购饲料,这位有心人在南方采购饲料时就开始了对饲料经营的观察、调查与思考。刘氏四兄弟之所以后来把目光转移到饲料生产行业,也是有所考虑的:人们对鹌鹑蛋的需求远不如对猪肉的钟爱,谁家的饭桌上都离不开猪肉,而中国传统的养猪方法太落后了,农民喂猪用青草、大麦和红薯,每头猪一般要1年才能出栏。养猪业要想有飞跃,必须以发展饲料为突破口。而此时,一批外国饲料商正涌进中国,大量生产和销售具有现代概念的全价颗粒饲料。一时间,中国第一养猪大省---四川省出现了排队争购饲料的现象。
对此,四兄弟很快做出决策,开始饲料研制工作。他们建起一个有100多头猪的试验场,邀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共同论证饲料配方,积累研究成果。刘家四兄弟意识到:欲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质量,关键是增加配方及生产工艺中的科技含量;而欲与世界先进饲料一比高低,科技开发更是迫在眉睫。1988年,希望饲料公司取代了育新良种场,专业户发展成为私营企业。
1988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下了10亩地,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并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任专职或兼职研究人员。先后派人到国外各地考察,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访交流。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筛选,从33个配方中优选出来的“1号乳猪饲料”脱颖而出。1989年月,“希望”自行开发生产的“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面世,质量可与泰国“正大”饲料相媲美,每吨价格却比泰国饲料低60元,一下子就打破了洋饲料垄断市场的局面。自此,希望饲料一举成名。
“希望”的创业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982年-1988年通过养鹌鹑完成初期的原始积累,净资产从1000元发展到1000万元;1989年-1993年通过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净资产从1000万元积累到1亿元;1993年-1999年通过资产经营、品牌经营,净资产从1亿元发展到10亿元。
页次: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