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符合规律的生命周期曲线。”
大众最多形态的不安都与金钱相关,房子、养老、子女抚养、职业发展甚至公共安全……这也许是和平年代的典型特征。
人生资产的合理配置,是从横向的维度来管理风险,让人们在选择的时候更加从容。而很多不安全感:不敢要孩子、对退休后生活的焦虑,则与生命周期联系在一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支出是不匹配的,所以要通过财富管理(纵向维度)熨平生命周期曲线,实现一生的富足。
但机械的生命周期理论只告诉人们年轻的时候积极投资、年老的时候保守,却没有讲如何与经济周期更好的结合。这导致在做人生规划的时候,受市场情绪左右,不安全感没有舒缓、反倒加深了。
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结婚生子的阶段,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住房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当房价泡沫疯狂膨胀,远远脱离真实价值、超过自身承受力时,何必要为买不起房而焦虑呢?租房不是更能保证未来的生活质量吗?如果背上巨额的负债,又可能面临添丁的情况,那不安全感岂不是更加的强烈,甚至会演化出家庭财务危机。
同样,金融市场总是弥漫着“动物精神”——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游弋。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极度不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疾病,很多人的焦虑和恐惧源于内心的脆弱。就如前文所提到的,容易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很难获得心灵和财务上的自由,当外部的环境发生改变,内心的冲突就激化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如果我们将自己的一些不安全感说出来,让真正成功的人听到可能会觉得异常可笑。巴菲特刚结婚的时候也没有自己的房子,连初生的婴儿都要在桌子的抽屉里睡觉,他恐怕没有为此焦虑过,因为直到有钱后也没想过购置豪宅。索罗斯在上大学时因为贫困差点辍学,即使如此,仍两次由于觉得所学的课程不适合自己而转修其他科目,毕业后找了个专业不对口、当时很被人瞧不起的交易员的工作,终成一代金融大鳄。他应该也没有为工作不稳定而焦虑过,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要稳定,追求的是能让自己获得真正自由的理想事业,即使穷困潦倒时也未放弃。
内心强大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实践理想的道路上不会进行无聊的攀比、也不会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就少了些焦虑和不安。他们也清楚人生是一段充满风险的旅程,永远逃避风险的人看不到最美丽的风景,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安宁。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信心则是在承受着风险和压力,在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磨练出来的。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确实比以前要强烈。缓解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政府应该肩负起一定的责任,比如加强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等。而对于每一个个体,也不能总是在买房和考公务员上寻找安全感,那是一种病态社会下的病态人生观。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机会属于不断挑战、勇于创新、积极的管理人生风险的人。
页次: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