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ZARA相比,H&M的产品从设计到最终生产的时间晚了5天左右。不过,这5天的代价却让H&M赢得了成本优势它的服装售价比ZARA便宜了30%~50%。一些基本款的衣服售价比日本服装连锁商优衣库更低,因此,更能体现平价概念。在价格方面,H&M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风格方面,H&M偏重纯色,如黑白色,设计简约时尚。同时,H&M在上海和北京等城市覆盖了大量的广告。
自从2007年在上海淮海路开出中国第一家门店后,截至今年上半年,H&M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为33家。业内人士透露,其淮海店目前的月销售额保持在800万元左右。
GAP的中国战法
采用“少量、多款、平价”的理念,对流行时尚做出快速反应,是ZARA和H&M的共同点。与它们相比,GAP稳扎稳打了许多。
2008年,当西班牙的Inditex在营业收入上首次超越GAP时,外界评论认为这场时装产业的剧变意味着多款少量ZARA打败了少款多量GAP。
抓住顶级品牌的时尚趋势,融入自己的设计元素,最后成衣,这个周期在ZARA是15天,H&M是21天,而GAP是90天。在进军新市场的策略上,GAP也是花了几年时间来决定是否进入中国市场。此外,和前两者的时尚相比,GAP尤其擅长做牛仔裤、卡其裤、T恤这样休闲随意风格的服装。
杨得铭认为,GAP的优势在于商品质量以及购物体验。首先GAP对店面的设计要求完全遵照方便顾客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服饰的原理,摆设上也是照此原则。现有服装连锁门店的一些缺点,比如灯光不佳、试衣环境不好、排队过长、某些尺码易断货的情况,杨得铭称GAP将全部避免。
作为一个市场晚来者,GAP对付竞争对手的另一个杀手锏是电子商务,它已经与上海奕尚网络信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线购物网站目前已经开始运转,向全国范围内提供免费送货服务,产品价格与门店价格相同。这一步让其领先于竞争对手。不过,杨得铭没有透露目前GAP的网络销售额,他只是表示“状况符合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和ZARA在中国的售价高于欧洲相比,GAP在中国的售价比美国稍为便宜,定价偏低,这样做肯定有其晚进市场的考量,从目前的定价来看,在市场上较有竞争力。但是,这种门店没有几十家的规模是很难盈利的,因此GAP的扩张速度或许能佐证其在中国能否成功。
杨得铭希望将首批四家店稳稳当当以后2-3年才考虑扩张进入省会城市。而在上海、北京的门店规模,他只是表示,GAP在人口仅有300万的加拿大多伦多开设了12家门店,以此来推算,在上海的连锁门店肯定不会少于12家,而放眼全国市场应该能够开设到1000家门店。
页次: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