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和建议
综上所述,英加两国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场经济国家,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自动化水平较高、政策规划体系完备。特别是两国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政策、粮食物流的高集中度和“四散化”作业程度高,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的粮食流通体制和完善的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等,对我国构筑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启迪。
(一)加强粮食物流体系规划研究。
粮食物流体系作为粮食商品实体运动的依托和保证,英加两国均给予了高度重视。粮食物流体系的规划研究是指导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作、管理的重要指导性内容,对于提升物流体系实际运作水平、降低粮食物流成本、提高粮食物流和整个粮食商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浙江省作为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粮食主销区等实际条件出发,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及优越的港口资源,重点借鉴英国发展高效的粮食中转港口的经验,加大政府编制发展规划力度,对于构筑合理、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提升浙江粮食安全甚至国内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运用有效手段推进粮食物流发展。
粮食物流体系的构筑涉及各个方面,如何利用多种手段和力量如政府的、市场的进行调控管理,保证粮食物流的有序发展是共同的。英加两国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对粮食流通政府并未实行完全放开、任其发展的政策,而是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达到促进粮食流通的目的,如加小麦局、英国农村事务部等积极介入粮食物流的立法和管理,保证粮食进出口的质量。同时,对于能够利用市场的力量则尽量利用市场的力量,如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运作及管理、粮食加工业、粮食购销市场等,允许不同性质投资者进入粮食物流体系中一些合适领域,这也是当前浙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物流发展规划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的发展。
英加两国的粮食物流成本低、效率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其“散化”程度高,对散运工具和相应的散装卸配套设施的广泛运用,使得粮食装卸储运基本实现“散化”操作。英加两国无不重视对粮食物流散运工具技术的研究,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为粮食物流的“四散化”流通提供服务。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运输研究所的专家们对粮食车、船装载技术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火车、汽车、船舶和集装箱粮食运输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对粮食包、散运输各自的优越性及适用的品种、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在业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包、散结合,公、铁、水路运输共存互补的“四散化”粮食运输体系。今后应在借鉴国外粮食运输技术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研究总结出适应浙江粮食流通客观实际情况的“四散化”粮食储运设施和流通模式。
(四)加大粮食储运和加工业等行业建设力度。
粮食储运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粮食物流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加大对粮食储运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粮食储运条件。英加两国粮食储备和装卸设施相互配套建设,储运现场作业的速度很快,极大地减少了粮食在储、运等环节的损失和停留的时间,有效地降低了流通成本。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浙江以平房仓为主的体系很难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对于快速、高效的要求,而且随着目前与平房仓作业(人力作业为主)相适应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状况逐渐发生变化(减少),这种不适应性和差距将越来越明显。因此,适当建设部分立筒仓并在较大范围内研究、推广平房仓的机械化作业,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浙江粮食物流设施提升功能的主要内容之一。
页次: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