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我国农产品产后进入流通领域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而欧美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果蔬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目前,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以常温流通为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亟待升级。
令人欣慰的是,一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已于日前发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就该《规划》做解读时说,当前,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正不断增长,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已提上日程。
果蔬、肉、水产冷链流通率仅5%、15%、23%
张晓强说,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虽然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但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40%。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愈加增长,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果、肉、水产流通腐损率达30%、12%、15%
张晓强说,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可促进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的保鲜储运能力,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问题,确保农民增产也增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
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
农产品冷链物流五大问题需破解
张晓强说,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五大问题需要破解:
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
编辑:Lu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