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产热带地区的蔬菜,贮藏最低温度为10-12℃,例如黄瓜、青刀豆,由于温度较高,冷藏库内嗜冷微生物在最适宜的温度中,所以繁殖迅速,同时由于较高温度下,蔬菜代谢作用较强,容易衰老,所以这类蔬菜的贮藏期较短。
因此,冷藏库内控制侵染性病害,主要是控制温度。如果预冷不及时,降温缓慢,贮藏温度过高,温度波动,那么在冷藏库内很难贮藏好蔬菜。
温度管理,包括根据贮藏蔬菜的种类、品种稳定最适宜的低温,防止冷害等生理病害,防止库内温度的不均匀,是控制入库后蔬菜病害的重要手段。
蔬菜的贮藏,由于是活体贮藏,所以存在着贮藏期,接近贮藏后期,由子本身衰老,容易为微生物侵入,所以后期控制较重要。如果发现变质,即准备出库。蔬菜的贮藏期,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产地和贮藏条件不一。
实例①
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
病源:细菌。
症状.白菜细胞间果胶质或细胞壁纤维素受到破坏,细胞彼此分开,组织解体出水,以致沾滑,成有臭味的堆团。根据发病部位,有三种类型,即茎基软腐、烂心、外叶的干腐和湿腐。
原因:软腐细菌寄主广,贮藏白菜发病,除了收获季节时带有病株以外,库内只要有病菜烂叶,细菌即可生存。菜帮的自然裂口、虫伤、机械损伤都可作为细菌侵入的门户。在库内湿度高,有凝结水时,细菌将进一步蔓延。细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最合适温度为20℃左右。
防治:清洁库房,清除病残体。白菜在收获后,适度凉晒,减少机械伤,冻菜、病株不能入库,控制温度,贮藏温度0℃,不宜波动,及时预冷,讲究码堆,使温度均匀,选择抗病的品种。
实例②
青刀豆炭疽病
病源:豆刺盘菌。
病状:豆荚上产生褐色小点,长圆形或圆形,边缘淡褐色。
原因:发病适宜温度为17℃左右,低于13℃病势停止,收获时遇温凉多湿,不能及时预冷、降温发病严重。
防治:在地势低洼、种植过密、土壤多粘地区收购青刀豆容易带菌,收购后青刀豆不能长期处于17℃左右和高湿环境内,应及时预冷、降温至13℃以下,不能低于8℃。青刀豆只能短期冷藏约8-10天,收获后应立即加工。
实例③
绿熟番茄的冷害
病源:温度过低。
症状:长期保持绿色,不能后熟,有时有褐色小斑点。
防治:注意番茄的适宜贮藏温度,不能低于12℃。冷藏
时住意温度均匀。
实例④
绿熟番茄的CO2中毒
病源:贮藏环境中CO2过高。
症状:绿熟番茄表面具有褐色的斑点,随中毒时间的增长,症状加深,斑点扩大、连片,且斑点表面呈凹陷,呼吸强度一般说来增高。
原因:当CO2过高时,容易得病,无病源微生物,在轻度得病后,改变环境CO2分压,升高O2分压,可以治愈。
防治:注意贮藏环境中的CO2不宜过高。
实例⑤
绿熟番茄的氯毒害
病源:氯浓度过高。
症状:绿熟番茄蒂部开裂,随氯浓度升高,开裂加深至果座中部,容易伴随腐烂。
防治:气调中氯的消毒浓度不得超过1500ppm。番茄内每100克含氯约36.75毫克。
贮藏的大白菜要求有"八成心”,其播种期要比用于消费性的大白菜晚几日。要求选择中晚熟品种,例如青帮河
头、大青帮、城阳青等。各地的适宜贮藏品种不一,需因地制宜。贮藏菜栽培时,氮肥不宜过量,应增施磷、钾肥,收获前停止灌水。适当提早收获。收获期过早,影响产量;过晚,容易受冻。并应适当拉长收获期,避免集中入库压力,有利于防冷入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