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
2011-3-10 |
来源:网络
缘起
人际沟通分析学(简称TA)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这个理论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套通俗、简洁的分析语言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它的基础部分可以成为帮助公众改善自身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心理学自助理论。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后的总结。文章和以往的课堂讨论与训练有不同的地方,这一次,我将把对这种理论的简介和我的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后的体会相结合,尽可能地以有助于应用的方式呈现这个理论。
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其中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包括完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人们各自的“三我”之间的交往。
“三我”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和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顾名思义,一个人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与人交往常常会表现出教育、批评、教训、控制的一面;而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人与人交往时则常常会表现出温暖、关怀、安慰、鼓励的一面。
人际交往中,那种特别喜欢教训别人的人,常常运用的就是自己的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而那些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别人的人,则常常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
二是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带着一个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
处于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和自罪;而处于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则往往表现为活泼、冲动、天真、自发行动、贪玩、富于表情、爱憎分明等,像以自我为中心的婴儿一样追求快感并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感情。
三是成人自我状态,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指向于此时此地,具体表现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
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其适应性,也都有其不适应之处,因此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事实上,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每个自我状态都是必需的——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过一种有效率的生活;要融入社会时,我们既需要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提供规范,以便遵守伦理底线,也需要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帮助我们去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是我们遵守社会上的游戏规则的前提,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所包含的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能力,则是工作成就和业绩的基础。
从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角度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恰当的自我状态的人。
学习完“自我状态”后,我的学生在作业中写道:
青春期,常常会有一些特别怪异的想法,总在想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心理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面对别人的时候,我也尽量伪装,怕别人感到自己异样,怕被嘲笑、被排斥。时间久了,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而压抑。通过“人际沟通分析”,我发现自己是正常的,因为我和大家一样,有这个年龄段共同的想法及相似的感觉。原来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而且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只要是适合环境的自我状态就是最好的。(2006金融学院 赵微)
高三被称为“学习的魔域”,在那只知道学习的一年中,面对没有感情的数学题、计算公式和只会根据分数的多少变化表情的老师和家长,同学们长期停留在成人自我状态,使得儿童自我状态几乎没有机会出现,致使高考后出现了“不知道怎样玩”和“不会玩”的现象。长期压制儿童自我状态特别是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会使我们丧失创造力,更恐怖的是,会使我们丢失感受快乐的能力。(2006金融学院 王彦婷)
以前的我总认为自己长大了就只能干大人的事,现在的我已经能够坦然地释放儿童自我了。想跟小孩们跳皮筋就去跳,想爬山就爬,有时也会跟父母撒撒娇。现在我经常会觉得空气里弥漫着轻松,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常常能从这些行为中发现什么,有时玩着玩着,脑子里就会出现久未解决的问题的答案。(2005会计学院 张惠雅)
从前我不理解为什么人会有很多面目,有人在不太熟的人面前特别淑女,但是在熟人面前却特别会撒娇。我一直觉得这种人很虚伪。听了对TA的讲解后,我才知道,人在不同场景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自我状态,而这些状态绝不是互相冲突的。(2005工商管理学院 于丽丝)
人际沟通分析学给我的不仅是怎样和别人相处,更多的是教会了我怎样跟自己相处,让我知道怎样用“成人自我”来鞭策自己,用“儿童自我”来释放自己,用“父母自我”去关心他人。(2007经济学院 夏百卉)
我没有理想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喜欢做的事与不喜欢做的事。但我被“你应该”吓怕了,常常被“你应该”恐吓的孩子,就忘记了“我喜欢”。“你应该考大学”,“你应该找个体面的工作”……无数个“你应该”把“我喜欢”给覆盖了,让我以为“应该”就等于“喜欢”。我如此,大多数人也如此。(2006旅游管理 高洁敏)
通过学习,我挖掘到被自己忽略的现象。比如自己营养型父母状态较多,总想帮助别人、照顾别人;而当对方依赖我、咨询我很多事时,我就会有控制型父母状态的表现,这是有失偏颇的地方,因为对方并不该被我以这样的状态对待。(2005城市学院 周嫕雯)
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是指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暧昧的交流与沟通,TA称之为“一系列连续进行的互补隐藏式沟通”。心理游戏是在成人间无意识发生的。人们最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戏剧三角”,也就是每个人常常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轮流扮演这样三个角色:拯救者、迫害者和受害者。
戏剧三角游戏中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游戏中人们的位置是不断变换的,迫害者可能变成拯救者,而被害者可能变成迫害者,拯救者也可能变成迫害者或者受害者。
“戏剧三角”中最常见的游戏包括:
1.迫害者对受害者
责备型:“你为什么不……?”“如果不是为了你……”“都是你害了我”等等。
被动攻击型:表面上什么都不说,但他表现出的委屈、忍让、顺从、讨好等,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受害者,只有当事人知道他才是迫害者。
2.受害者对迫害者
“看你对我做了什么?”(和对方生气时,自己故意不按时吃饭或者不吃饭;故意让自己着凉等等。)
3.受害者对拯救者
“是,但是……”“我不能……”“我没有办法……”“可怜可怜我!”
4.拯救者对受害者
“我只是试着帮你呀!”
TA理论认为心理游戏是安抚的替代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和别人玩心理游戏。游戏包括一段惊讶或者混乱的过程,参与者会觉得混乱,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可能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受挫感。因此,为了避免那种双输的结果,我们要对自己常玩的游戏有足够的敏感,同时也要懂得及时终止别人与自己玩的游戏。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对关系疏远的人,我们往往能够比较体谅对方,如果对方对自己偶然误解,也会表现出大度的理解。但是对关系亲密的人,我们却常常表现出狭隘的一面,一点儿容不得对方对自己的误会,总觉得对方“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想,“应该”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在和亲友相处时常常玩要别人猜谜的游戏,结果当然是常常让自己和对方都失望并且疲惫不堪。
我的一个学生的家长在听了这个学生与她分享的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后,对自己的孩子说:“我把自己的需要捏在自己的手心里,让你爸爸猜,你爸爸猜了20年都没有猜对。现在我直接告诉他,结果他做得比我想要的还好!”
很多时候,人们是通过隐藏沟通的方式邀请别人玩心理游戏的,要想避免这一点,我们自己就需要学习在与别人交流时尽量少使用隐藏沟通,并且学习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
同学们在作业中写道:
学习TA理论最大的感触是能够及时发现日常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抑制其蔓延扩散,使偏离健康的心在最短时间内回归正常轨道,就像面对各种人际沟通中的心理游戏,及时地对自己说:“我要主动结束这个游戏。”(2005外语系 沈忱)
学习TA理论让我感兴趣的内容是心理游戏部分,比如最为常见的“是的,不过……”在我周围常发生这样的一幕,比如:
甲:我不想做作业。
乙:你可以看电视。
甲:但我内心愧疚。
乙:那你看杂志吧。
甲:不,看杂志也是看书,我现在不想碰书。
乙:……
现在学习了TA理论,我知道自己虽然不能干预他人玩心理游戏,但是我自己可以调动起成人自我状态来拒绝和别人一起“做游戏“。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能避免自己产生挫折感。(2006城市学院 高雅)
在交互作用分析学中,我学习到一个对改善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的理论——心理游戏。原来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游戏存在,这些游戏不仅给自己造成了负面影响,还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有时,当别人玩游戏时,我会很难受,但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玩这种游戏。现在,我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和别人玩游戏。例如,当别人向我要建议或者希望我表明态度时,我会很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当对方说“但是”时,我也会很明确地表示:“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没有其他办法了,帮不了你,对不起。” (2006劳动经济学院 崔璐)
安抚
TA理论的哲学假设之一就是,“人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或安抚才能生存”。
安抚分为正面安抚和负面安抚。所谓正面的安抚是指能够使接受者感受到愉快或安慰的抚慰,而负面安抚给接受者的感觉则是不舒服的。
人们通常以为,人人都会寻求正面的安抚,避开负面的安抚,其实不然。TA的结论是,任何形式的安抚都比完全没有安抚要好。为了满足安抚饥渴,人们宁愿接受否定性安抚也不愿得不到任何安抚,因为对人而言,否定性安抚至少说明他们存在并且别人知道他们存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非常奇怪的不平等关系,但是当事人却甘之如饴,其原因往往就在于此,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有自讨苦吃或者常常重复一些好像在邀请别人惩罚自己的行为的原因。
但是人对安抚的主观评价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的人却显得“贪得无厌”。这是与每个人的文化与家庭环境,还有早年经历有关的。大多数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会接受某些安抚,但由于这些安抚太熟悉了,就会让人觉得没有价值或者熟视无睹。
对待安抚,健康的态度是:对自己所得到的安抚敏感,满怀喜悦和感恩地接受别人给予自己的安抚,并且主动去寻求自己想要得到的安抚。
对于安抚,学生们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很多人心中,向他人寻求安抚,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是一种示弱。比起寻求安抚,给予安抚显得更容易一些。但是,如果自己都无法接受安抚,那又如何给他人提供真正的安抚?我问过周围的同学,很震惊地发现:很少有人能坦然地接受安抚,很少有人认为安抚是必要的。比如赞美,被赞美的人总认为自己不值得被赞美;比如拥抱,无论是主动拥抱别人的人还是被拥抱的人,都会觉得别扭,而不会觉得快乐和幸福。为什么会这样?本来该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却根本触及不到我们的内心,我们把这些都挡在了门外。(2006经济分析 贾思)
当我们寻求他人安抚时,不要挑剔这份安抚是否附有条件。我们不应该要求他人毫无原因地喜欢自己,如果有,是缘分,如果无,是本分。身旁的同学朋友不是妈妈,不一定第一次见你就觉得你可爱得无以复加。朋友间的感情往往是一点点累积的。(2005会计学院 王乔)
很多同学都说自己的妈妈总爱夸别人的孩子,对自己却一句好话都没有,有的人干脆就破罐破摔了,其实这就是在寻求负面安抚。我认为中国的家长,真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给予一些鼓励,这样有助于我们建立自信。(2005工商管理学院 于丽丝)
我听一个同学说,高中时考试成绩不好了,很多女生会自己在家哭上一场,但她特别难受时,会坐在楼道里最显眼的地方哭,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来安慰她。得到这么多安抚,她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安抚是可以要来的,不需要总把自己当悲剧主人翁抱着头自怜自惜地说“没人要我,没人关心我”。(2006金融学院 王彦婷)
另一种寻求安抚的方式就是冷淡。这里的冷淡不是对于刺激毫无回应的漠视,而是用不回应来刺激对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安抚。这是女性的“常备武器”。经常能看到女生在前面走,男生在后面追着哄,女生却视而不见,仿佛没这个人。男生和周遭的人不明白女孩的意图,会觉得女孩不明白道理,但其实,她可能想得到更温柔的安抚。由此可见,人们寻求安抚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2006金融学院 罗阳)
如果没有朋友、亲人的鼓励和支持,我想我是没有力量去完成人生旅途的。同时我们也是某个人的亲人、朋友,他们也需要我们的支持去更好地做自己。比如他们在湖边发愣时坐在他们身旁,在他们满心焦虑地熬夜时对他们说“别担心,早点睡”。安抚是生病时询问的短信,是同学在考试前的拍拍肩,是女伴失意时的一个拥抱。安抚是给予才会得到的幸福。(2006会计学院 杨爽)
有一次,妈妈和我聊天,无意中说起爸爸有时会忽略她。我突然想到TA理论中有关安抚的内容。我告诉妈妈,爸爸并非不关心她,只是表达的方式不明确或没采取妈妈想要的方式而已,妈妈完全可以直接告诉爸爸自己的想法,这并没有什么丢面子的。
后来我又和爸爸说起了这事,起初,爸爸并不理解,认为已经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夫妻,已经不需要太形式化的东西了。我反问爸爸:如果妈妈只是在心里想着你,不给予任何语言、肢体、动作的表达,早晨不再帮你热奶,冬天不再给你添衣,而只是把你“放在心里”,那你能接受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觉得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交流好了很多,妈妈开始尝试着向爸爸表达自己的需求,爸爸也更多地奖励和感谢妈妈:“太好了,我今天正好想吃菠萝呢,你就买了,真是越来越默契了!”我觉得父母交流得顺畅了,家里的气氛自然就好起来了。(2006国际金融 杨熠)
生活定位
人际沟通分析学中的“生活定位”是指一个人童年时确立的有关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关系的基本信念和结论,这种信念会成为此人日后作决定和实施行为的准则。
人的生活定位通常有以下四种:
一是“我好,你也好”,相信自己是好的,别人也是好的。换言之,就是对世界与人充满信心,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会与别人共同追求双赢。
二是“我好,你不好”。有这种生活定位的人会表现出一种防卫态度或有很强的攻击性,并且常常处于偏执、愤怒的状态,这是一种输家的人生定位。
三是“我不好,你好”。有这种生活定位的人有以下两种生活方式:自卑、依赖、无力感、自我放弃、无主见,极度服从别人的要求,努力得到赞许,此人会在无意识中选择持续扮演“受害者”。
四是“我不好,你也不好”。伯恩认为,有些母亲有创伤体验(如家庭暴力导致的躯体或者心灵受伤),或是孩子出生时难产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种经历很可能影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使他感觉生活充满了恐慌和威胁。这样的人不敢信赖他人,有很深刻的被遗弃感和消极、绝望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也不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他整个的人生都是在重复上演拒绝这出戏:拒绝自己、拒绝别人同时又被别人拒绝。
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并不存在单一的生活定位,每个人通常都拥有四种生活定位,人与人的区别只在于哪种定位的比例更高。
生活定位最初是由童年经历决定的。我的一个学生以“童年,我学会了自卑”为题,写下了她的文章第一个章节:
童年,我学会了自卑。我受的教育使我自小就认同了“我不好”这样的生活定位。有时我甚至觉得老北京人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要让孩子们认为自己不好,师长们对待后辈习惯使用斥责的态度。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的脸总是严肃的,甚至是带着蔑视神态的扭曲状,我童年的玩伴和同学们大体都有受辱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内心作何反应,总之我是十分敏感并且记忆深刻的,每当回忆起来就会感到羞耻。
其他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发现,如果选择“你好,我好”的生活态度解决日常小摩擦,首先可以让自己不生气,把情绪放松,进而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而且,此次事情的顺利解决,又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你好,我好”的生活态度是有效率的,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2004城市学院 魏菁菁)
当一个人总要与人争时,任何选择都会患得患失,唯恐选错了路。而当一个人相信“你也好”的时候,才不会恐惧别人的成功会对自己不利。当一个人无条件地相信“我好”的时候,才能不苛求自己,不用拼命地夺取成功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坚持“你好,我也好”的生活定位才能敞开心胸,享受大学这一段天赋的流光,享受生活的安逸与快乐。(2005劳经系 王晗玥)
老师说要在现实中多运用理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把老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学习了“你好我好”的理论,我便在生活中寻找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我觉得在我发现了他人的优点后,我与他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比原来更充实、更温暖。老师说要用橘黄色的眼镜去看他人、欣赏他人。我原来是用黑色和白色,现在却越来越喜爱橘黄色。(2006财税学院 贾莹萍)
我们在宿舍门后贴了张纸,记录下每天发生的快乐和感动的事,现在都已经成了习惯。每次回宿舍先看一眼门后。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和感动,TA帮助我们幸福地成长!(2006金融学院 罗迪)
生命脚本与我们的再决定
生命脚本是指人“潜意识里的人生计划”。它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早年经历而作出的一种无意识的人生决定,这个计划中包括:自己能够活多久,自己的生活是否健康、快乐和满足,将怎样过自己的一生以及会有怎样的人生等等。人的生命脚本建立在他的生活定位之上。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愿意,他就能够重新编写自己的脚本,这就是:再决定。
再决定是指对自己以往的人生脚本进行更改,例如改写原来的悲剧脚本,再如改写自己的角色,把受害者、拯救者或迫害者的角色改写成建设者的角色等等。
再决定的提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表明不论一个人有多少不幸的过去,都可以通过现在的努力去改写以后的人生;表明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让自己重新具备“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定位;最重要的是,它表明以往的不幸不会成为未来幸福的永久性障碍,只要我们愿意!
TA理论提倡从自己记忆中最早的童话故事里寻找自己人生脚本的痕迹,如果必要,就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脚本做出再决定。
从接触到熟悉人际沟通分析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在不断感受并收获着力量——一种很确定的、让人感到幸福的力量……很多事情,只要我们想,就可以有所改变。
我们可以终结那些反复上演的心理游戏,将自己与别人从无意识中唤醒,从而也可以避免之后的扭曲感;我们可以耐心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真正的需要,破译隐藏沟通的密码,用正面的、建设性的互补沟通取代游戏带来的负面安抚或是伤害;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下,用成人自我协调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让污染产生的幻觉、混乱和模糊就此告别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从戏剧三角中脱离出来,终止因为漠视而造成的恶性循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即使我们失去了作正确的早期决定的机会,我们仍然可以再次决定,并在人际沟通理论的指导下深化“你好,我好”的定位。(2006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方瑶)
学习了TA理论后,感觉生活的变化妙不可言。以前藏匿在角落里的小小幸福和感动渐渐浮出水面,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学会珍惜,学会感动、学会面对,学会表达,一切自己不曾理解的人和事现在却豁然开朗。(2007外语系 王玉芳)
学了这门课,我明白原来我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我帮她从“我好,你不好”的灰暗定位回到了“我好,你也好”的美好世界。虽然我也不能肯定她的生活定位已经完全改变,但是我相信,“我好,你也好”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主流定位。她的生命正向着美好的方向蜕变!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我们的生命可以重塑,不仅我们自己,身边之人都行。(2007人文学院 苏艺)
结束语:
TA是一种非常好的可以有效提高人际沟通效率的理论。感谢瑞典沟通分析督导师(TSTA)托马斯·欧瑞(Thomas Ohlsson)先生,是他把系统的TA理论介绍给中国,使我得以从操作层面更好地理解TA并教会我的学生运用TA。 |
[发表/查看评论] |
|
推广信息 |
|
|
|
|
|
|
|
官方微信:cclcn56 |
官方腾讯微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