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药监局的监测数据,中国药品冷链的覆盖能力约为10%,药品质量问题中近20%与冷链有关,可见冷链管理在药品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药品流通市场规模以及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药品冷链管理市场需求前景可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2012年药品流通市场规模仍维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趋缓: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7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2011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医药流通市场规模的扩大给第三方能够提供冷链物流的企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冷链物流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国内医药流通企业中药品冷链物流的能力还相对较弱,有一定的垄断倾向,加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降低成本,提高药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政策方面,新版GSP在总则第二条、第三条部分就开宗明义:“本规范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储存与运输药品的,也应当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这一说明打破了GSP仅仅是为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生产企业而设定的行业界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传统运行体系外的第三方医药物流纳入行业监管并形成规律尚需时日,但这一突破为我国专业化医药第三方物流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药流通行业研究小组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社会涉药运输企业并不具备新版GSP对于药品运输安全的要求,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冷链物流能够保证药品安全管理的需求。虽然在需求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自身可能也会开展配送工作,但是大型的冷链干线运输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依靠社会资源;而对于一些以生物制品等需要冷链运输的中小企业来说,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