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陆  注册

个人会员登陆   注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冷链物流网
专题频道 展会频道 冷库频道 制冷频道 农产品频道 水产频道 食品频道 行业知识 物流学院 二手知识 物流工具
行业动态 市场行情 物流新闻 物流财经 冷链产业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特色专题 物 联 网 能源频道 环保频道
物流职场   物流培训 职场资讯 创业经历 职场指南 职场健康 职业生涯   商务服务 自助建站 招商加盟 网络营销
今天是:
首 页
资讯中心 冷链供求 冷链产品 冷链企业 交易市场 招聘求职 自助建站 我的论坛 我的博客
 
热门关键字: 运输 仓储 RFID 冷库 保鲜 冷藏 制冷 冰柜 托盘 叉车 冷藏车 空调 温控..
冷链产业 >>产业分类 >> 乳制品 >>正文
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2012-7-22 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

  三、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一)优化奶业区域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环境、消费习惯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重点发展五大奶业产区,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五大奶业产区以加快奶牛品种改良,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为重点,不断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按照《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乳制品质量,不断提高乳制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制品工业协调发展。

  ——东北内蒙古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4省(区),以培育奶牛大户(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超高温灭菌乳等,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华北产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4省,在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同时,兼顾奶山羊生产,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重点发展乳粉、干酪、超高温灭菌乳、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西部产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等6省(区),着力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培育山羊奶、牦牛奶、马奶、驼奶和驴奶等特色奶源基地,扩大优质饲草饲料种植,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干酪素等乳制品,适度发展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南方产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广西、云南及其他有条件的省(区)鼓励开展奶水牛品种改良与水牛奶产品开发,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干酪、酸乳等产品,适度发展炼乳、超高温灭菌乳、乳粉等乳制品,大力开发水牛奶加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大城市周边产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等4个直辖市,着力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奶牛育种选育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都市型乳业,主要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低温产品,适当发展干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

  (二)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

  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遗传评估,加快实行奶牛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善生鲜乳质量。

  ——构建高产奶牛核心群。以种牛引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奶牛原良种场建设,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核心养殖场的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

  ——提升种公牛站生产经营能力。加大种公牛站设施改造和先进生产设备配备力度,健全种公牛遗传评定和后裔测定体系,加快推进种公牛站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提高种公牛自主培育能力和优质冻精供应能力。

  ——健全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改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完善有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和改良的技术及管理标准,奠定奶牛品种改良的技术基础,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

  ——完善优质冻精推广体系。加强奶牛配种站点液氮罐、液氮运输车、改良配种器材配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奶牛优质冻精推广体系。

  (三)发展奶源生产基地

  以奶牛养殖大县为依托,带动奶源基地发展,构建稳定的奶源生产集群。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源基地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建设自有奶源基地和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

  ——增强奶牛养殖大县综合生产能力。以奶牛养殖大县为依托,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规范投入品使用,增强防疫服务能力,加强环境保护,从源头上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

  ——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加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圈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处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贮存(或青贮)等配套设施建设,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挤奶、良种繁育、生鲜乳质量检测等设备配置,推进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建立奶牛青绿饲料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鼓励发展专业性青贮生产经营企业和大户,为奶牛养殖提供充足的青绿饲料资源。充分利用中低产地、退耕地、秋冬闲地等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种植。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人工饲草地。

  ——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积极安排资金,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发挥其为奶农提供服务和维护奶农利益等方面的作用。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奶农素质。

  (四)完善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继续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和监管体系,提高执法能力,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建设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支持乳制品企业、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对个体和流动生鲜乳收购站点进行改造、合并或重组,加大生鲜乳收购站挤奶设备、专用生鲜乳运输车等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监控设备。

  ——完善生鲜乳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中心,健全由国家、区域、省和县四级检测机构组成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严厉打击生鲜乳收购环节添加违禁添加物的行为。建立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制度。

  ——提高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乳制品加工企业根据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检测、产品出厂检测的需要,配置在线检测、快速检测及其它先进检验设备。对乳制品生产实施全程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实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GB/T 27342)管理。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乳制品检验制度、产品质量可追溯及责任追究制度、问题产品召回和退市制度、食品质量安全申诉投诉处理制度。加强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国家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乳制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清理乳制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严厉打击乳制品加工中添加违禁物的行为。

  (五)提升乳制品加工与流通能力

  全面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严格行业准入,提升装备水平,加强冷链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形成资源配置合理、技术水平先进、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应对得力的现代乳制品加工与流通产业体系。

  ——有序发展乳制品工业。乳制品工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项目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手续,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已建加工项目(企业)未达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要求的应限期整改。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合理经营规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推进乳品加工设备国产化,重点研发大型乳粉生产、低温喷雾干燥、干酪生产、膜过滤、灭菌及无菌灌装成套设备等关键设备。发展和应用膜分离技术、生物技术、冷杀菌技术、直投发酵剂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纸塑复合无菌包装、多层共挤高阻隔性复合材料、可持续性绿色包装等材料。

  ——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干酪、发酵乳、功能肽产品等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逐步改变以液态乳为主的产品单一局面。积极发展高品质、市场需求量大的乳制品,如脱脂乳粉、乳清综合利用产品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乳蛋白、乳糖等精深加工产品。

  ——改善乳制品冷链流通条件。加强大中型乳制品企业、专业化物流企业低温设施建设,建设以原料奶收购、加工及乳制品储藏、运输、销售等全部环节实行低温控制的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健全乳制品标准化冷链管理制度。

  四、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投入

  大力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饲草收贮加工、粪污处理和挤奶机械购置补贴以及种奶牛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对奶业的扶持和保护。完善奶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加大对奶牛养殖大县的扶持。鼓励和扶持牧草良种推广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奶农专业合作社和乳制品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奶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二)加快奶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

  进一步提高奶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水平,不断完善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奶业技术服务平台与推广体系建设。鼓励相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联合开展奶业领域的重大科技研发活动,加快奶业科技进步。扩大奶牛科技推广服务实施范围,大力推广科学饲养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生鲜乳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社会化服务。

  (三)切实加强奶牛疫病防控

  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奶牛的疫病防控,健全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和口蹄疫等传染病的国家扑杀制度,积极开展奶牛疫病的净化,提高奶牛疫病扑杀补贴。强化定期监测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奶牛免疫档案。指导奶牛养殖户实施科学的防疫措施,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加强乳房炎、蹄病等常见病的防治,通过转变饲养方式、推广新疫苗和兽药等措施,逐步降低奶牛常见病的发病率。

  (四)强化奶业监管能力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有关规定,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管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提高执法能力。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无缝对接。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五)做好奶业发展的调控和引导服务

  加强生鲜乳生产、乳品市场和乳制品进出口等预警预测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发布,引导奶牛养殖场户和乳制品加工企业适时调整生产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建设,通过引导散养户“进区入园”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国产乳粉收储规模,完善乳粉临时收储政策,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减缓乳粉进口冲击,开展产业损害调查,建立救助补偿机制。完善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和收购合同制度,鼓励各地推行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和按质论价。严格执行鲜乳、纯乳和复原乳标识制度,规范液态奶生产经营秩序。充分发挥各级奶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六)提振消费信心,扩大乳品消费

  加强正面报道,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引导舆论,为奶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主动、客观公布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和乳品质量安全状况,科学回应社会关切,提振消费信心。继续推行“学生饮用奶计划”,加大推广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积极开拓中小城市和农村奶类消费市场,普及乳制品知识,倡导乳品科学消费,依托企业购销网点和“万村千乡”等工程,加大乳制品采购力度,做好配送工作。

  五、环境保护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推行奶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管,推动粪便等废弃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实现奶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区域布局符合环境条件要求。充分考虑各地环境状况,不在环境敏感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新建、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和奶源基地建设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和环境污染。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推广清洁养殖模式,推广应用粪便耗氧堆肥和沼气处理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乳制品加工厂和奶源基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提倡乳制品包装简洁化、多样化,鼓励企业使用可回收、易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控制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三)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农区要充分考虑周边土地消纳能力和粪污处理能力,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确定适当的养殖规模。牧区和半牧区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相协调。

  (四)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及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奶业产地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督和跟踪规划实施后的环境效果。


页次: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发表/查看评论]
分享到: 更多
 想阅览更多相关资讯吗?  我要搜索:
  精选图文 更多
       
“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众说纷纭 公众 药品出厂价仅15.5元被医院卖213元 开药 浅析农产品现代物流市场前景 简述冰淇淋起源,品牌,制作? 连锁餐饮物流的需求、成本与优化
 返回中国冷链物流网首页
  返回资讯频道首页
 
最新资讯    更多  
服务信息    更多  
视觉聚焦    更多  
危险品运输车翻车 12吨炸药紧急转移 迁安市交通运输局四项措施提高危险品运输安全
江苏一化工厂有毒气体泄漏 56名工人入院(图) 湄洲湾南岸三年成功靠泊150艘大型危险品船舶
危化品瓷罐爆裂 “溴素”泄漏灼伤一人 中德签署化学集群合作协议
热点博客     
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中国冷链物流网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声明 | 网站律师 |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特别说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资料,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单位:易通企业 广告投放热线:15818190981 广告发布咨询:020-66623956
Copyright 2011 易通企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