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仓储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首先强调了以工业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针,而重工业在其中又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同时,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扩大城乡和内外的物资交流,使交通运输业能够适应于国民经济日益高涨的要求。为了支持工业生产,一大批按照部门、行业设置的仓库应运而生,如机电库、轻工库、金属库、粮库、油库等等。这时的仓库功能比较单一,各行各业都相应地建起了专用仓库,专用库内大都配有铁路专用线。
由于技术及资金等原因。五十年代建的仓库多为起脊式、瓦顶,跨度相对较小。为了防水、防潮,仓库地基略高于路面。屋门采用平口式。除重要物资外,许多物资大都露天存放。库内物资的安放采用人工装卸、码垛。火灾是仓库的大敌,各仓库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配备消防栓、消防钩、消防池、水桶等设备的同时,并配有干沙。
六十年代的仓储
六十年代初,中国人民遭受了一场大的劫难。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上下开始“节粮度荒”。即使在那种特定情况下,人们还是勒紧裤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化大生产与部门分散管理仓库的矛盾日益突出。仓库建设多头规划、重复设置、相互掣肘、国家财力分散、家底不清,调度不灵、供需失调。1962年,国家为改变这种局面,明确要求对工交各部门的中转仓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一个集中管理的中国物资储运行业初具雏形。
政治上,中苏两党已经彻底决裂,中国的任何外交活动,都面临着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中国工业布局从军事经济学角度看,显得非常脆弱。中央决定进行“三线工程”建设。按照设想的军事地理区划,中国沿海为第一线,中部为第二线,后方为第三线。湘西、鄂西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为西南三线。
“三线工程”建在崇山峻岭中,相应的仓库亦随之建设。仓库建在山区,建设者随形就势,就地取材,采用石块砌墙,墙体十分宽厚。为了坚固,采用了传统的券门式,各库门间相互拱连。为保特通风,在屋门两侧及屋门上方设有窗户且留有气孔。屋门则采用平口式。尽管因陋就简,但是建设者凭着冲天的干劲,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之中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
七十年代的仓储
由于毛泽东崇高的威信,全国上下兴起了人人佩戴毛主席像章和祝福毛主席的标语,仓库也不能例外,从照片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缩影。
七十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政府对仓储设施进行了新的改扩建。这时仓库屋顶的建设一变脊式为园顶连接式。这种式样主要因为是仓库内的跨度扩大了,储存量增大。屋顶也由瓦顶改为油毡苫盖,经济实用的功效彰显。仓库内大多有了桥式电动吊车,工人的劳动强度较以前减轻。
八十年代的仓储
八十年代,十二届五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随着基本国策的改变,仓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多种经济成份出现,相继出现了区属乡镇集体和个人经营的仓储。这些单位,受资金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多以露天货场为主,场地结构系黄土、渣石,极少用混凝土,机械多系汽车吊运。
而对于那些国有仓库而言,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统购统销已成为过眼云烟,原来功能单一的仓库由于缺少了货源,大多难以为继。一些仓库开始突破仓库只存生产资料的框框,开始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重点强调市场资源,拥有客户就拥有一切。这时建设的仓库,质的变化不大,更多的是量的积累。货场广泛使用龙门吊作业。
八十年代末期,由于合资企业的出现,一些较先进的仓库开始出现,如1989年,天津港与荷兰渣华集团合资兴建了2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新仓库采用电脑管理,并配有防火自动喷淋系统和防尘设备。当年,就有十余家储户在此存放。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及香港长期租用仓库存放产品或者保税加工。
九十年代的仓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速度的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脚步加大,仓储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仓库的功能开始向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转变,从设计和建设诸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首先是高站台物流中心的大量涌现,仅在中储系统,这样的物流中心就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十几个。这种物流中心,库内配多层式货架,使库容增加,更有效、合理地利用了空间,货物得到更好的保管,减少了破损。库内一般配有高位叉车。其优越性表现在:装卸方便,货车直接停靠在站台边,叉车直接将货物装在货车上。在减少货物装卸时间的同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了货物的周转速度。
这时的仓储呈现出多功能、多品种的功效,向现代化逐渐靠近。建筑材料多使用新式夹芯型材,对防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有不少物流中心的屋顶采用彩板结构,轻便耐用,施工周期大大缩短。
二十一世纪的仓储
中国加入WTO后,给物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带来了挑战。物流业从软、硬件上必须同国际接轨。国内大型物流中心相继建成,高站台物流中心已相当普及,与国际接轨的最先进的自动化立体库开始在制造业投入使用(主要在一些特种行业,如:烟草、医药、航空、邮政等企业)。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开始装备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如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像这样的现代化立体仓库是集现代科技、现代建筑于一体而成。功能多为综合型。建筑面积多在上万平方米,高达二十米之上。现代化物流中心改变了以往的手工操作及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系统与相关的外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业务处理过程自动化和信息一致。仓储管理系统与条码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存储过程的自动化。
入库口安装固定读码器,扫描货物托盘并生成新的条码,传输至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经过分析,自动安排存货位置。装有货物的托盘在巷道堆垛机上按照计算机指令或存或取,有进有退。LED显示屏不停地滚动着通过货品的详细信息。现场包括单元货物存储区、入出库输送区、计算机管理控制室和配电室等。其中,库内货物存储区的各巷道、货物分拣区、装卸区等配有自动摄像装置,以便监控。出入库输送区,配置水平输送机或配备叉车进行装卸车作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物流的方兴未艾,会有更多的现代化的仓库在我国出现。中国物流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