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保管、搬运等各个环节,从物流过程看,合同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纽带,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合同,合同是联系物流过程的重要法律行为。而运输作为物流业重要的业务,运输合同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物流运输工作中,合同是确定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本,是承运人按照托运人要求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交付给托运人或者收货人而收取费用的合同。它既是业务开发最终确定的结果,也是业务实施过程中对照执行的依据,更是解决业务纠纷主要的依据。薄薄的一纸合同,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而现实中,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营还较混乱,市场主体良莠不齐,加上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未跟上,出现许多事后救火的场面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强化物流运输业务合同管理,可以使我们在业务工作中由“事后救火”变为“事前防火”,省去了诸多的法律成本,物流企业应牢牢树立起“亡羊补牢已晚,防患未然为先”的观念。笔者认为,防范法律风险的出现至少应在合同的签定、执行这两个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关于合同的订立
2.1合同条款应合法、完备
如何将自身风险降到最低,是设置合同条款的重要准则。由于公路运输是我国较为传统的运输方式之一,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因此调整公路运输的法律也比较全面,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合同法》之外,还有《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管理办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因此合同的条款一般可以参照上述法律规范设置,对于属常规操作业务且稳定的客户,一般制成固定的格式合同。格式合同中的条款,预先反复推敲,考虑周全,可以较好地维护公司权益,操作起来也更为便利,同时又预留其它特殊约定事项的空白处;如果约定事项内容较多,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这些均有效增强了格式合同的灵活性。对于单笔业务的零散客户,则可以采取托运书即运单的形式,将一些主要的条款内容印制在委托书的背面加注说明,类似于邮政特快专递(EMS),客户一旦签章合同即告生效,同时也意味着接受加注说明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运输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的名称(姓名)、地址(住所)、电话、邮政编码;货物名称、性质、重量、数量、体积;装货地点、卸货地点、运距;货物的包装方式;承运日期和运到期限;运输质量;装卸责任;货物价值,是否保价、保险;运输费用的结算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等。由于履行合同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出现,所以合同条款务求做到合法完备。但有的企业仅对大额的运输业务合同才认真应对而忽略了其它,认为小额合同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于是马马虎虎草签了事,该明确的没有明确,结果出现纠纷时就措手不及,各持说法,没有解决纠纷的条款依据,从而陷入被动的局面。
2.2明确合同的责任期间 <BR><BR>《海商法》规定承运人对集装箱装运的货物的责任期间,是指装货港接收货物时起至卸货港交付货物时止,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时间。承运人对非集装箱装运的货物的责任期间,是指从货物装上船时起至卸下船时止,货物处于承运人的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间。公路运输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自接受货物起至将货物交付收货人(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给有关部门即提存)止,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间。明确了合同的责任期间,一旦货物发生灭失或损坏,责任期间则是判断责任方的重要依据之一。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如果货物发生灭失或损坏,除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外,承运人应当负赔偿责任。一般来说,合同的承运日期,运到日期,装卸责任条款可以明确合同的责任期间。如果是传统运输中一次性接收和交付的,合同的责任期间较好明确,只须把承运日期,运到日期,装卸责任条款细化就可以了,一般从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时间起至承运人交付货物给收货人时止,如果承运人还承担起装卸义务的,则装卸期间包括在责任期间内。如果托运人将货物源源不断地交到承运人手中运输,运输过程中又源源不断将其分拨交付给不同的收货人,这就很难界定货物的接收和交付时间了,即承运日期、运到日期很难确定,这往往要结合运输的具体业务实践而综合考虑,主要依据合同当事人的合同约定。业务实践中,承运人与托运人往往要约定合同期限,将运输合同的责任期间与合同期限约定相同。这种运输合同经常一订数年,内容繁杂,所以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谨慎从事。因此,订立合同责任期间条款要清楚明确,以防货物交接时责任期间不明确而引起货物丢失、损毁的责任界限不清。
2.3合同权利义务的划分要明确,并应主张合法的免责权利
由于现代物流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法律建设又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故有人觉得,现阶段的物流业存在“无权威”的政策法规、无权威的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等状态和无序竞争的现象。这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各方面的重视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必将被克服。市场主体的企业良莠不齐,加上法律建设未跟上,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比如,调查发现广州的货运市场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市场经营较混乱,有些承运人服务态度强差人意,甚至把自身的经营风险强推给托运人。表现在:(1)巧立名目乱收费。凡是到货运公司办理托运手续的企业,均要按声明所托运货物的价格支付保价费或向保险公司投保交保费,一般托运人选择向承运人支付保价费的方式。目前广州市的一些货运公司在收取货物保价费时,是按托运人所报的声明价格的3%进行收取的,而《汽车货物运输规则》规定保价费按不超过货物保价金额的7‰收取。一般情况下,部分托运人为少付保价费,不如实报出货物的真实价值,而是少报。日后倘若在运输当中出现什么差错,关系到货物损坏赔偿问题,承运人亦会以“声明价格”为依据进行赔偿,即便货物很贵重,托运人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赔偿。这种迫于承运人乱收费而谎报货价的做法,为日后的纠纷处理埋下了隐患,非常不利于托运人的索赔。(2)风险自负,有理难辩。某托运人近期遇上的赔偿纠纷,揭示一些不负责任的承运人的真面目。托运人把一批货物共45件交给广州某货运部托运至北京。这批货物到北京后,有6件被收货单位拒收,原因是这6件货物在运输途中被花生油渗透到其中,造成质量问题而被退回。托运人认为,承运人在提供运输服务当中,获取有关运费、送货费、保价费等,理应对被损坏的货物进行相应及合理的赔偿。然而,承运人的做法是:对托运人上门进行有关协商的工作人员不理不睬,对托运人的电话在接通后突然挂线,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