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旮菲
在中国物流教育领域活跃着一些辛勤的“园丁”,他们为推动中国物流教育的发展而孜孜不倦地努力。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刘大成就是其中之一。
初次见到刘教授,就感觉他那儒雅而平易的举止,透射着学者的风范;独到而缜密的思绪,释放着睿智的火花……
刘大成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对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刘教授感触颇深。他认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学院派,一个是企业派。从学院派来看,物流人才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优化模式、基本的方法缺乏了解。因为许多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只是在做,而不知为什么要做。大部分从业人员对于库存的分类如何去优化、如何选址、如何选择运输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说物流从业人员包括管理者不了解物流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而一些传统的物流高校,比如物资学院、交通大学等,及一些新兴学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后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学生考了很多证书,可是恰恰缺少企业真正需要的。一些学生连填报一个进出口报单都不会。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学校教育如何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衔接?
刘教授说,目前,有很多物流从业人员不知道安全库存和循环库存的分类,财务也从来没有进行过缺货成本的计算,而缺货成本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是缺货成本在财务计算里是反映不出来的,这就是一种缺失。物流人员经常会一方面采用非常先进的一些物流工具,另一方面又采用最原始的工具,从而使一些投资很难完整地发挥效益。事实上,物流工具、技术的采用,靠得是协调性和系统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之前各个环节投入的浪费,所以说物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行业人员甚至不了解物流所使用的基本工具,所以很多物流企业从事的这些劳动事实上只能徘徊在低水平、重复性上,因
此提供的服务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物流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种系统教育。
刘教授认为,由于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生在三年级时就应该开始跟企业接触。经过实习期之后,学生在毕业之前的一年就知道要做什么。
物流属工科,因此对实验室要求比较高。清华有一流的实验室,在全国高校里拥有最一流的设备。学生可以到各地的大型企业实习。本科生、研究生可直接跟世界优秀的企业合作,特别是与中外运、中远、马士基合作,使清华的教育真正走入物流行业。
刘教授还说,物流教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一方面也要注重理论教育。物流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多行业、多专业理论在物流行业的结合,物流没有真正最强的核心理论,所以要求物流教育要跟行业结合。其次,物流教育还要跟企业结合。刘教授一直希望物流企业要踊跃承担或组织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培训中看到好的人才企业可以自己使用;另一方面,能够让其他行业的人才真正了解物流,拥有物流的基础知识。
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刘教授对物流教学很严谨,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例会,每一个研究生都要单独作出一周的工作总结和汇报,特别要求他们对国外行业形势的把握。
在物流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上,刘教授认为学校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结合。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因为现在行业精神的主导就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必须立足于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现实的需求是物流教育发展的催化剂,科研教育必须要跟现实需求相结合。否则,仅仅靠科研人员或教师在那里想,会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