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包装适应性
包装是产品的派生特性,除包装的尺寸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适合集装化运输的要求外,产品包装后的质心位置,固有频率,系固装置、吊装装置、叉口(或叉槽)的位置和尺寸等,应考虑相应的运输条件和运输环境,以保证装运卸的方便性和快速性。
以上是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运输性涉及的重要方面。当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上述各因素常常是同时并存并相互作用,综合影响。所以在设计产品时应统筹考虑。
3 产品运输性对物流的影响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运输性与物流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从“实物移动”的角度考虑,两者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内在联系。产品运输性对物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在目的性上具有一致性
运输作为物流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解决实物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移动问题,从而创造产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物流可产生多种效用,如形态效用、占有效用、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等。其中的时间效用、空间效用体现了物流活动的重要价值,也是对物流的一种主要评价方式,这是因为物流的目的之一是要将货物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适当的地点。而运输性的目的之一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将产品运到目的地,实现运输的高效率。如果产品的几何适应性、动态适应性、装卸搬运适应性、环境适应性等都较好,非常适于运输,那么就为产品能被及时、准确地运到目的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物流活动也追求物质资料的“低成本流动”。而便于运输的产品在降低运输费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已被国内外相关研究所证实。实践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越易运输,运输成本就越低。
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做出如下定义,即“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的过程”。而运输性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分析、设计、生产、试验与评价、部署等过程,控制其运输性,达到高效、经济、安全运输的目的。
显然,物流与运输性所追求的目标有一定的关联性或一致性。
3.2 运输性包含于物流活动之中
首先,从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来看。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活动,这些环节构成了物流活动的整体。
而运输性是从设计制造角度来看待产品移动的,即通过设计,使产品便于运输。因而,物流中物质资料的移动过程,也是运输性所研究的内容。因此,在设计产品时,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有:在运输方面,要考虑产品与交通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等现有运输条件和运输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在装卸搬运方面,要考虑产品与装卸搬运机械的适应性问题;在包装方面,要考虑与载运工具、装卸搬运机械等的适应性问题;在信息方面,要不断通过信息反馈来改进产品设计,以不断提高产品的适运性能等。可见,物流的主要环节,也大都涉及了运输性。
其次,从“实物位移”的内涵来看。物流中的“物”有宽泛的内涵,泛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主要包括物资、物料、货物、商品、物品等,其移动范围从原材料(包括元器件、零部件、组件等)的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用户。
由于产品运输性起源于美国军方,所以运输性所指的产品,主要指制造商生产制造的可供用户(军队系统)使用的“物”,但其移动范围及过程与物流中物质资料的移动范围及过程有所不同。物流中的物到达用户后一般作为物流活动的终点。而运输性涉及的产品到达用户后,用户除负责保管和维护外,根据任务需要,还要不断地发生位移,且其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也要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运输性关注的是产品从制造商——用户——使用地位移过程中,其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适应性问题。
但是,若把用户的概念拓展,即把制造商看作是原材料包括元器件、零部件、组件等 的用户,那么,由于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到产品制造商再到用户,都存在着运输、装卸搬运、包装等环节,这样运输性就包含于物流的全过程了。
4 结束语
产品运输性问题的提出源于二战期间美军的作战实践。几十年来,美军在运输性相关理论、要求、设计、技术、试验、评估、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我国对产品运输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过由于装备的运输性影响其快速机动和运输费用,我军有关部门已开始组织力量专门研究运输性问题,但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综合分析产品运输性对物流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产品运输性对运输效率及运输费用具有重要影响;产品运输性是物流活动的一部分,运输性与物流在目的性方面具有关联性或一致性。
文/刘士通 顾培亮 吴刚
页次: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