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部分 库存管理
 教
 案
 内
 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组织校内分析案例,使学生了解库存利与弊。
 二、操作办法:
 介绍案例
 作业 1.什么是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有何作用?
 2.什么是零库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零库存?
 3.简述库存管理的基本方式。
 4.简述ABC分类管理模式。
 5.简述各种物资储备定额的制定方法。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库存控制模式及物资储备定额的制定。
         课程内容名称 仓储成本管理
 总学时:105
 理论学时:46       实践学时:59
 本章学时:6
 理论学时:4       实训学时:2
 课程性质 理论课(含实践课)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物流管理专业         班级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仓储成本的构成,掌握降低仓储成本的途径,掌握仓储管理指标体系,了解仓储成本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组织校内组织案例分析,掌握仓储企业经济考核指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仓储成本的构成和降低仓储成本的途径。
 教学难点:仓储管理指标体系
 教学进程
 课次 授课内容学时 备注
 第一部分  仓储成本管理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4+2
                            教案(章节备课)第一部分         仓储成本管理
 教学方式
 教案
 内
 容 第一节  仓储成本概述
 一、仓储成本概念
 仓储成本是发生在商品储存期间的各种费用支出。
 二、仓储成本构成
 (一)仓储运作成本
 1.仓储运作成本的构成
 (1)固定成本。仓库固定成本是在一定的仓储存量范围内,不随出入库变化的成本。主要包括:
 ①库房折旧
 ②设备折旧
 ③库房租金
 ④库房固定人员工资
 (2)变动成本。仓库变动成本是仓库运作过程中与进出库存量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
 ①水、电、气费用
 ②设备维修费用
 ③工人加班费用
 ④货品损坏成本
 (二)仓储存货成本
 仓储存货成本是由于存货而发生的除仓储运作成本以外的各种成本,包括:
 ⑴订货成本
 ⑵资金占用成本
 ⑶存货风险成本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安全库存的存货成本
 2.缺货成本
 如果发生外部缺货,将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
 (1)延期交货。
 (2)失销。
 (3)失去客户。
 (四)在途存货成本
 三、仓储成本计算
 仓储成本是伴随着物流仓储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一)仓储成本的计算目的
 仓储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一般将仓储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伴随货物的物理性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成本。
 2.伴随物流信息的传送与处理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成本;
 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成本。
 二)仓储成本的计算范围
 在计算仓储成本之前,需要明确仓储成本的计算范围。计算范围取决于成本计算的目的,如果要对所有的仓储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就需要计算出所有的仓储成本。同样是仓储成本,由于所包括的范围不同,计算结果也不一样。如果只考虑库房本身的费用,不考虑仓储物流等其他领域的费用,也不能全面反映仓储成本的全貌。每个企业在统计仓储费用时的口径不一样,往往缺乏可比性。因此,在分析仓储成本时,首先应该明确成本计算所包括的范围。
 (三)仓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
 1.购进存货成本的计算
 库存商品购进是指流通企业为了出售或加工后出售,通过货币结算方式取得商品或商品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2.仓储成本的不同计算方法
 为了达到合理计算仓储成本,有效监控仓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来源,可以按仓库支付形式、按仓储运作项目或使用对象等不同方法计算仓储成本。
 (1)按支付形式计算仓储成本。
 (2)按仓储活动项目计算仓储成本。
 (3)按适用对象计算仓储成本。
 3.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
 仓储管理中的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是比较复杂的。对于种类众多、销售时间敏感的商品,必须选用正确的存货计算方法。所谓的商品销售是指企业以现金或转账结算的方式,向其他企业销售商品,同时商品的所有权转移的一种交易活动。
 (1)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条件。流通企业销售商品时,从财务角度出发如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确认为收入实现: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②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③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被可靠地计量。
 (2)存货销货成本的计算。
 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物流企业,商品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
 ①个别认定法。
 ②加权平均法。
 ③移动加权平均法。
 ④先进先出法。
 ⑤后进先出法。
 第二节  仓储成本管理
 一、仓储费用影响因素
 (一)商品的取得成本
 (二)商品储存成本
 (三)缺货成本
 (四)运输时间
 二、仓储成本的控制
 (一)仓储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仓储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第三利润源”,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
 2.仓储成本控制是加强企业竞争力、求得生存和扩展的主要保障。
 3.仓储成本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把仓储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
 (二)仓储成本控制的原则
 1.政策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三、降低仓储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仓储成本的策略
 1.差异化策略
 2.混合法策略
 3.延迟法
 4.合并法
 5.标准化策略
 (二)降低仓储成本的对策
 降低仓储成本首先要对仓储费用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对影响费用最大的因素加以控制,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1.降低存货发生成本
 (1)排除无用的库存。
 (2)减少库存量。
 (3)重新配置库存时,有效、灵活地运用库存量。
 2.降低产品包装成本
 (1)使用价格低的保障材料
 (2)使包装作业机械化
 (3)使包装简单化
 (4)采用大尺寸的包装
 3.降低装卸成本
 (1)使用集装箱和托盘,通过机械化来实现省力化。
 (2)减少装卸次数。
 这些合理的对策,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同时实施。实施时,要充分掌握费用的权衡关系,必须在降低总的物流费用中研究其合理化。
 第三节 仓储管理指标体系
 一、仓储管理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建立仓储管理指标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仓储的经营管理水平
 2.有利于落实仓储的经济责任制
 3.有利于加快仓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4.有利于增加仓储的经济效益
 
 页次:5/1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