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G公司已 CIF 价格条件引进一套英国产检测仪器,因合同金额不大,合同采用简式标准格式,保险条款一项只简单规定“保险由卖方负责”。一起到货后,G公司发现一部件变形影响其正常使用。G公司向外商反映要求索赔,外商答复仪器出厂经严格检验,有质量合格证书,非他们责任。后经 商检 局检验认为是运输途中部件受到振动、挤压造成的。
G公司于是向保险代理索赔,保险公司认为此情况属“碰损、破碎险”承保范围,但G公司提供的保单上只保了“协会货物条款”(C),没保“碰损、破碎险”,所以无法索赔付。
G公司无奈只好重新购买此部件。即浪费了金钱,又耽误了时间。
[案例分析]
G公司业务人员想当然的以为合同规定卖方投保,卖方一定会保“一切险”或伦敦“协会货物条款”(A),按照《INCOTERMS》的解释,在 CIF 条件下,如果合同没有具体规定,卖方只需要投保最低责任范围险别,即平安和伦敦“协会货物条款”(C)就算履行其义务。
解决办法:
(1)当进口合同使用 CIF 、 CIP 当由卖方投保的价格术语时,一定有在合同上注明按发票金额的110%投保的具体险别以及附加险。
(2)进口合同尽量采用 CFR , CPT 等价格术语,由买方在国内办理保险。
(3)根据货物的特点选择相应险别和附加险。
[案例]
上海某造纸厂以 CIF 条件向非洲出口一批纸张,因上海与非洲的湿度不同,货到目的地后因水分过分蒸发而使纸张无法使用,买方能否向卖方索赔?为什么?
[案例分析]
买方不能向我方索赔。因为,虽然 CIF 表明由卖方承担保险费,但是风险划分依然以船舷为界,因此风险由买方承担。再者,卖方承担保险费一般只投保最低险别,除非买方要求加保附加险(受潮受热险)。(来源:世贸人才网)
页次:6/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