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有望未来几年在我国实现。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将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首个发展规划,也是鼓励民资“新36条”发布后,针对物流行业的首个配套性文件。
相关专家表示,《规划》的出台,不仅利好农产品供应、保障消费安全,还将推动物流行业的投资体制变革。但业内人士同时表示了担忧,自建冷藏仓库等需要短期内大规模投入,将给企业带来一定资金压力,这部分投入可能会通过产品价格的提高转嫁给消费者。
农产品供应将摆脱限制
“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目前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
对于上述问题,去年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使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规划》的出台,对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非常重要。”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树韦表示,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目前冷链物流条件缺乏,农产品供应受到严重限制。
张晓强指出,《规划》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物流行业将迎投资体制变革
“然而,《规划》出台的意义远不只保障农产品供应。”陈树韦认为,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阻力来自部分垄断行业,特别是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新36条”发布后,原有的硬性束缚被打破,《规划》出台恰恰可以成为物流行业的催化剂,推动行业的投资体制变革。
一直以来,铁路整体通过能力不足,往往造成有货有车却无去向,铁路方面目前尚未解决冷藏集装箱始发、中转、接运的设备设施以及运输中途供电问题,使冷藏集装箱这一易腐货物运输工具无法在铁路冷藏运输中发挥作用,也使国际冷藏运输集装箱的接运受到影响。
陈树韦指出,当前冷链物流的扩容主要依靠冷藏技术的进步和整体运力的提高,“在短期内技术无法实现飞跃的前提下,破除铁路垄断、引入多元竞争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张晓强则表示,将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港口、码头、航空航运交通枢纽的冷链物流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支持。
短期成本可能转嫁消费者
对于《规划》的出台,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刘卫战表示,市场能否接受短期内由物流成本提高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提高冷链物流流通率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他认为,自建冷藏仓库、购买冷藏车等成本支出,短期内将给物流配送企业带来一定资金压力,而这部分投入将会通过产品价格提高转嫁消费者。
近些年,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繁荣”的背后问题也不少。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祁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运输环节,冷藏车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行业规范以致二手冷藏海运货柜甚至敞篷车充斥于农产品的干线运输;在零售环节,卖场、连锁零售终端加工食品冷链柜销售率较高,但农产品冷藏柜销售率较低,二三线城市仍以传统菜市场甚至马路市场为主要零售终端”。
鉴于行业发展现状,接受记者采访的冷链物流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希望政府给予更多具体政策支持。北京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副总经理袁浩宗表示,冷链物流是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建设的投资要大很多,而经营蔬果等农产品属于微利行业,物流配送企业缺乏改善冷链物流配送水平的动力。《规划》出台后,如果国家能在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将对冷链物流配送水平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在袁浩宗看来,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物流配送行业问题,更关系民生,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非常关键。以日本为例,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大多由国家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