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讯 据有关媒体报道,全国每年仅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等食品价值约为700亿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这一损失正是由于采用不恰当的运输方式所产生,如能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引入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才可最大限度减少果蔬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增长空间巨大,未来五年内社会投资将新增2000亿元。到2015年,我国将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使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15%、23%。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
以上信息表明,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今后的路还很艰巨,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已是当务之急,加之农产品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高,产品特殊的生物特性等,其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包括设备、工艺以及信息化处理技术等。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农民分散经营,农民没有能力承担冷链物流方式的巨大投资,这也就显现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双刃剑效果。
农产品冷库不同于普通的工业用品仓库,它有特殊的温度以及保鲜工艺要求,农民没有能力建造大的冷库,只能把农产品销售给冷库商或者中间商。尤其像大蒜这样的小宗农产品,不但生产地集中,而且对冷库的依赖性比较强,冷库商很容易通过非法手段控制大蒜的收购价格,又可以达到囤积居奇的目的。也就是说,谁的囤积量越大,谁就可以拥有收购、出售的定价权。
但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冷库商的囤积居奇,像果蔬、肉类等大宗农产品,中间商也不可能通过资本手段控制其价格,这里最重要的还是供求关系和经营问题。所以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而这个模式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我们衷心希望业内专家能承担,研究出一套合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