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也叫低温物流(Low-temperature Logistics )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 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 包括原料及产品) , 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 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 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等。而本文所指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 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减少农产品的损耗, 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目前,国际上最典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美国的蔬菜物流,蔬菜从采收到进入终端始终处于所需的生理低温条件,形成一条田间采后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冷链。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各节点的有效衔接。其主要节点情况:上游有养殖或者种植基地、冷藏仓库、生产加工基地、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中游有冷藏仓库、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中间商和供应商等;下游有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商、餐饮、家庭等。由这些节点连接构成冷链物流网络。
主要内容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冷冻加工:包括肉类、禽类、鱼类、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水果、蔬菜的预冷。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的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
冷冻贮藏:包括农产品的冷却和冻结贮藏,以及水果、蔬菜等的气调贮藏。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
冷藏运输:包括农产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此环节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所以运输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这一点,在长途运输中尤其重要。
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此环节主要涉及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柜。
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三P”条件:即农产品原料的品质(Produce)、处理工艺(Processing)、货物包装(Package)。要求原料品质好,处理工艺质量高,包装符合货物的特性。这是农产品在进入冷链时的“早期质量”。
②“三C”条件:即在整个加工与流通过程中,对农产品的爱护(Care),保持清洁卫生(Clean)的条件,以及低温(Cool)的环境。这是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基本要求。
③“三T”条件:即著名的“TTT” [ 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容许变质量(或耐藏性)(Tolerance)] 理论。该理论表明:(a)对每一种冻结食品而言,在一定的温度下,食品所发生的质量下降与所经历的时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大多数冷冻食品的品质稳定性是随着食品温度的降低而呈指数关系增大;(b)冻结食品在贮运过程中,因时间和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积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但与所经历的顺序无关。
④“三Q” 条件:即冷链中设备的数量(Quantity)协调,设备的质量(Quality)标准的一致,以及快速的(Quick)作业组织。冷链链中设备数量(能力)和质量标准的协调能够保证农产品总是处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卫生、包装)之中,并能提高各项设备的利用率。因此,要求产销部门的预冷站、各种冷库、运输工具等,都要按照农产品物流的客观需要,互相协调发展。快速的作业组织则是指加工部门的生产过程,经营者的货源组织,运输部门的车辆准备与途中服务、换装作业的衔接,销售部门的库容准备等均应快速组织并协调配合。“三Q”条件十分重要,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例如,冷链中各环节的温度标准若不统一,则会导致食品品质极大地下降。这是因为在常温中暴露1小时的食品,其质量损失可能相当于在-20℃下贮存半年的质量损失量。因此,对冷链各接口的管理与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⑤“三M”条件: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在冷链中所使用的贮运工具及保鲜方法要符合农产品的特性,并能保证既经济又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同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在上述条件中,属于产品特性的有原料品质和耐藏性;属于设备条件的有设备的数量、质量,低温环境和保鲜贮运工具;属于处理工艺条件的有工艺水平、包装条件和清洁卫生;属于人为条件的是管理、快速作业和对食品的爱护。其中,有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如设备条件对处理工艺、管理和作业过程均有直接影响。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除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增值性、面向用户需求等农产品物流链的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①具有链条宽而短的内在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参与者多,物流市场空间范围大,常常形成众多不同类型的物流链条,系统较复杂,表现出链条多元化共存的特点。生鲜农产品时效性强,一般要求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少,较短的物流链往往更加适合农产品冷链物流。
②与常温物流相比,投资规模大,资产专用性高,市场不确定性大,要求更加复杂。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的管理与操作难度较大,物流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常常需要专门设备和设施。而且配送中心的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长。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容易发生因资产高专用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沉淀成本和机会成本现象,从而增加物流链的运作费用。
③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精益性和敏捷性的双层特征,既要求着眼于各物流环节综合成本的最小化,又要求物流速度快、市场反应灵敏;而农产品物流体系复杂,参与主体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物流过程中需要基于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从而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④鲜活农产品的易腐性和时效性要求冷链物流的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此外,还有物流损耗大、逆向物流的生成率高,以及市场力量不均衡、农户或个体储运者在物流链中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等特点。
2 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冷链起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家庭。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农产品冷链已经初步建立。四十年代,欧洲的农产品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世界各国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视。在1999年5月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农业研讨大会上,来自各国的农业部长们一致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对以下四个问题立即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食品安全;二是增加农业研究的投入;三是可持续农业技术需求;四是WTO 和世界农业贸易。成立于1943 年的世界食品物流组织,在包括改善食品及其他货物在保存、配送过程中的冷藏技术、人才培训、信息沟通、研究与发展等方面卓有成效,并上升为全面的物流服务(在易腐食品上表现尤为突出)。发达国家对食品服务业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物流及物流服务公司的性能进行评价和低温条件下农产品的物流设备与要求等都在进行研究,并十分重视食品冷藏业与环境的关系、农产品冷藏行业制冷剂的替代和农产品冷藏业的立法研究。
日本对农产品产业技术与保鲜流通非常重视。为了提高鲜活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其产销过程合理化,日本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地方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店等,鲜活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比例达100%,普遍采用包括采后预冷、整理、贮藏、冷冻、运输、物流信息等规范配套的流通体系,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等进行宏观调控。
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蔬菜产业现代化,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五十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因此改装了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农产品冷链也开始起步。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及食品产业的发展。
对生鲜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
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 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及质量。由于我国对生鲜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 尤其是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能力的低下, 导致目前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 农产品产后产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1。
硬件建设欠账太多,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 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冷链设施装备情况如下:
公路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日本12有万辆,美国有20万辆。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总量的0.3%,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全部货物运输总量的比例为20%,而欧洲各国是60%-80%。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部分是陈旧的机械性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冷库容量: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些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 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 功能比较单一, 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目前, 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 30%, 有的甚至达不到20%。
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
目前,我国农产品装车多是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都是用普通货车运输,最多上面盖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冷链设施和装备不足,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因此产生两个后果,①农产品的大量损耗。我国水果蔬菜的损耗率为25%-30%,而美国仅仅为1%-2.%。按照国际标准, 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
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我国农产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 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经销商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 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 而绝大多数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冷藏物流供应商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4 优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之中,物流链的优化应从全局出发,尽可能避免因局部领域或个别环节优化而产生的效益背反现象。当前,优化应强调三大目标:一是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目标。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费用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节省了采摘后的处理和包装费用,则可能提高运输和储藏的费用, 物流链优化追求的是总成本最小化;二是物流速度最大化目标。时间竞争是鲜活农产品蔬菜竞争的本质特征,尽可能提高物流速度是物流链优化的基本要求;三是客户服务水平最优化目标。以最终客户为中心是物流链管理的关键,满足最终消费者对低成本、安全、保鲜农产品的需求是物流链优化的终极目的。当然,上述三大目标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蔬菜物流链的优化要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均衡。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加强宏观管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法制化管理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全社会要提高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认识,要把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看成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有力的措施。国家要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尽快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确立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与目标,以及相应的措施。明确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2004年,美国冷链协会发布了《冷链质量指标》, 并声称这一标准可以用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 并将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管理探索包括1100 多个文件的企业监管指导认证奠定基础。从美国冷链标准我们可以看到,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 不仅有利于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 而且将有利于我国冷链物流企业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经营与管理, 有利于扩大我国鲜活农产品的出口量。但到目前为止, 我国尽管已经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300 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 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 多项, 却没有任何一项标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了规范。因此我们有必要参照冷链物流的国际标准, 结合我国国情, 制定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并且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农产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采取税收政策优惠,对农产品因非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等措施。
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建设低温仓库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 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 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 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 我们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具体来说低温仓库依据仓库的温度进行不同分类, 分为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凡是库温维持在产品冻结温度以上的都属于冷藏仓库, 凡产品温度维持在冻结温度以下的都属于冷冻仓库, 凡是需要同时控制库内温度、湿度的都属于特殊冷藏库, 如新鲜蔬果的冷藏等(见表1)。
表1 低温仓库的分类
项目 级别 保持温度
(摄氏度)/湿度%RH
存储产品
冷冻库
F(SA)级
- 20℃以上
冻结鱼肉、冷冻食品、
C1(A) 级
- 10℃~- 20℃
咸鱼子
C2(B) 级
- 2℃~- 10℃
熏制品、火腿、咸鱼子
冷藏库
C3(C) 级
- 2℃~10℃以下
鲜奶、鲜鱼肉( 短期) 、干鱼子、鲜鱼子
特殊冷库
C3(C)级
0℃~5C, 10℃~15℃/80~95, 70
新鲜水果蔬菜
C 级
5℃~8℃, 95~100, O23%, CO2 5%
水果蔬菜
促进我国传统冷藏运输企业向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
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 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必须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 通过并购等形式, 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福建省漳州裕和集团就是成功的案例。福建省漳州裕和集团是我国首家通过ISO9000 族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冷藏运输企业,为了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该公司与中外运合作, 成立了上海裕和冷藏运输有限公司。此举把裕和从一个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变成一个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及其他供应链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备冷链专业运作水平、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低温物流企业。成立后的上海裕和冷藏运输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百胜餐饮集团、锦江麦德龙、和路雪、雀巢、光明乳业等公司的长期稳定的物流供应商。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要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要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保证冷链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使其尽快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要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
要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
要实施HACCP控制,确保冷藏农产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农产品冷藏链受制的原因之一,是广大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认可程度。欲解决此问题,就要加大对冷藏链农产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得市场的认可。
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 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的冷链基础设施。因此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 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 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 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除了本地销售的农产品以外, 外销的农产品可以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整合中心, 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 由地区整合中心进行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 再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直销点。在整个过程中均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施监控。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晚,差距大,导致生鲜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本文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不过,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在于政府意识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作用,从而进行科学的规划、投入和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企业和个人的整体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