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政策引导和扶持应同时并举,约束高耗能项目,防止恶性竞争
8天的国庆长假,爆堵的高速公路、几近虚脱的景区工作人员、再加上“累死的骆驼”引起的热议,让人们看到了节日旅游消费的火热激情,有人将这些现象归结为高速免费的政策刺激。在一向发展平稳的冷链物流行业,同样有一项令整个行业都陷入无限热情的政策,它就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项政策自2010年颁布以来,国内冷链物流建设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各地冷链物流园的建设更是如日中天。而冷链物流园的建设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记者 任明华
冷链物流园建设井喷
9月30日,临近国庆节的前一天,“安徽吉宝皖江国际冷链物流园”项目在安徽省六安市举行签约仪式。
吉宝皖江冷链物流园对安徽六安来说是首个大型冷链物流项目,但是放眼全国来看,它仅是近些年各地兴建数十个冷链物流园之一。热火朝天的不仅有冷链物流园的建设,也有多个协会、联盟组织的相关会议。
9月25—26日,2012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大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包括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在内的行业专家围绕冷链物流分销配送伙伴关系建立、商业机会拓展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8月23—24日,由中国仓储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对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做了形势分析与政策解析,并对冷库市场的定位和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
8月16—17日,“全国食品冷库行业年会”在北京召开。这场会议, 旨在引导冷库行业战略导向,规避重叠集中建库、经营模式同质化,优化行业市场投资经营环境。
当冷链物流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势头正劲之时,短时间内,大大小小多场有关冷链物流会议的召开,一方面说明国内冷链物流建设进入高峰期的同时,会议相关议题的设置也折射了冷库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冷库价格战苗头初现
“听说雨润的冷库投入使用后,租赁费就降到1块多一吨,明显的要打价格战啊。”西安的一位冻品商户说。
据了解,目前在西安地区最成熟的冻品交易市场为方欣国际食品城,目前其冷库的租赁价格在每吨每天2.8元左右,并且其库位供需处于相对偏紧状态。
西安和生国际食品交易中心此前表示,会于今年9月中旬投入运营。
10月上旬,记者致电该公司副总经理闫颖华,他表示由于制冷设备存在一些问题,开业时间暂时推迟到11月份。而此前同样表示会在9月中旬开业的雨润项目,其相关负责人也解释说:“10月先期开业的只有农产品项目,冷库项目预计会在12月初投入运营。”
知情人士表示,对于西安现有的冷库市场而言,未来市场则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战在所难免。这也让当地不少冻品商户怀有“坐收渔翁之利”之心。
政策要扶持,更要引导
全国各地的冷链物流园建设热潮源于2010年发改委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各地发改委也纷纷出台具体措施,给予冷链物流园建设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于是在青岛、天津、沈阳、武汉、西安、福州,甚至日照、宜昌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都开始了冷链物流园的建设工作。
冷链物流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促使中国冷链建设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不少冻品市场的从业者就发出这样的疑问:现有冷库资源尚且存在淡季资源闲置的情形,一大批新冷库的上马是否会引起行业的恶性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说,鼓励性政策的出台有益于促进行业的发展,但是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引导也尤其关键。软硬件水平亟待提升
严控高耗能项目
新建冷链物流园集中投入使用后,必然会给冷链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是相对于市场运作问题,不少专家则对冷链物流园建设水平表示了担忧。
9月22日,由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举办的“冷库创新建设观摩研讨会”,在北京恒慧通低温仓储有限公司举行。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秘书长刘龙昌介绍说:“在冷链建设高潮期中,突出反映的问题就是,冷库的技术创新运用水平与冷库建设的速度不能成正比,很多新上马的项目依然采取几十年前的冷库建造方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新形势的需求。”
除了在硬件的差距外,国外的同行也指出了中国冷链在软件建设尚需努力之处。谈及最近几年中国冷链建设的热潮,普菲斯亿达总裁麦嘉麟表示:“中国现有的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虽然新建冷库在硬件上有明显提升,但是冷链从业者的意识和态度与国外同行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天津市商业大学物流系主任王侃表示,冷链物流的核心在“控”,其本质是在系统科学和系统控制的体系下,对冷链流程上的资源进行科学整合,追求集约化运营,并在品质与成本约束下,对流程环境进行系统控制。“政府要引导企业采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严格约束耗能高、工艺落后的冷库建设项目。”冷链物流园”项目在六安市南山兴茂大酒店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此项目是由六安市金安区政府、新加坡吉宝电讯与通运有限公司(简称“吉宝讯通”)和安徽铸信集团下属企业安徽皖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简称“皖江农业”)共同投资打造,也是六安市首个大型冷链物流项目。
2012年是保税港区开关运作之后的“集中发力”年。在“东部新区”建设中,烟台保税港区立足“充分发挥政策功能优势”这个核心,为东部新区建设搭建政策高地,提供强力引擎。记者罗列烟台保税港区重点建设项目,逐一向广大市民呈现。
捷时达物流公司港悦国际大厦项目
为了打造大型物流中转交易集散地,烟台保税港区重点推进捷时达物流产业园、中外运仓储物流场站等高标准、特色化、专业性大型保税仓储设施建设。
港悦国际大厦由烟台捷时达物流有限公司已投资建设,该项目位于保税港区仓储物流区,建筑面积20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19层,地下1层,预计2013年6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营。
该项目集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商务办公、国际商品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为保税港区功能发挥搭建了一个综合商贸载体。该项目的启动建设将使保税港区保税物流服务功能得到更加完善,对于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整体形象、更好地发挥好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特殊政策功能优势,打造以保税仓储、国际商品展示等为主导的多元化口岸物流业态,辐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和诱发商机,促进贸易生成。该项目已于2012年3月下旬举行了开工仪式。
冷链物流园项目
一直以来,烟台地区缺少大型公共保税冷库,当地水产品加工企业长期受仓储物流瓶颈问题制约,烟台保税港区即将开建的冷链物流园项目将填补这一空白。
该项目依托保税港区的保税政策功能优势和港口优势,构建水产品冷链物流平台,积极发展以服务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为主辐射东南亚地区的水产品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和转口贸易业务,推动保税港区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冷冻产品中转交易集散地。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烟台地区无大型公共保税冷库的空白,有效缓解长期困扰本工区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仓储物流瓶颈问题,吸引国际大客户在烟台口岸进行保税储存和中转;保税冷库与港口集装箱场站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减少了中转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可实现集约化的现代冷链物流配送,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带动水产品进出口业务。
据了解,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建设7万吨冷库及集装箱场站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计划于年内开工建设;项目正常运营后启动二期工程,冷库容量8万吨。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港口带来100万吨以上的货物吞吐量,其中进口冷冻货物60万吨以上,集装箱进出口2万标箱以上。
中外运仓储物流场站
该项目集报关、报检、查验、仓储、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区内企业提供特色化、高标准“一条龙”综合服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货物通关效率,缩短货物流转时间。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3761平方米,计划建设物流场站8000平方米,仓库647平方米,办公设施2085平方米。近期即将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