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
由于物流的核心是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所以,冷链物流的核心是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标准是服务链上的相关标准。这里就涉及冷链物流的基础标准,包括:技术、管理、信息、服务等。服务标准则与冷链物流过程密切相关,也和冷链物流企业的密切相关。由于冷链物流以保证产品品质为目标,最后的标准就会分解到具有类似品质和环境要求的产品大类或小类了,甚至可能到单品。我国冷链相关企业要成为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标准的直接参与者和制订者。因为标准的执行,实际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也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行业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逐步发展的。一是要从现有的标准推广做起,不能等都出台了再做。二是尽快展开行业研究工作。特别是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和行业急需的标准项目的制订工作。
从冷链物流的过程和冷链物流服务的对象范围看,冷链物流标准推广工作涉及我国国家计划管理(发改委)、商务管理(商务部)、行业管理(农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市场管理(国家工商总局)等多个领域。
产业链上的利益调整,可以靠市场化的方式,企业会从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政府部门之间可能会困难一些。但是,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则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会更多的尊重社会整合的结果。
标准是一方面,当前我过冷链物流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一是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是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三是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个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第二个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四是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发展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政策,对易腐食品因非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等。尽快建立冷链食品标准和食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保证冷链食品和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藏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食品成本,使其尽快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食品冷藏链受制的原因之一,是广大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认可程度。欲解决此问题,就要加大对冷藏链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得市场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