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SFDA发布了新版GSP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医药物流有了新的要求。未来医药物流的发展将会对连锁药店产生哪些影响?本期我们邀请到三位嘉宾,共同探讨未来连锁药店的物流模式。
自动化、信息化成主流
主持人:现代物流与传统药店的仓储、配送有何区别?
翁斯春:现代物流讲究的是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相比传统的仓储配送,现代物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流对人的依赖,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但换来的是前期的高投入。
张凌辉:药店传统的仓储、配送方式,与现代医药物流有一定差距。现代医药物流必须有一定的现代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现代化药品供销配送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有效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整条供应链都需要规范
主持人:新版的GSP(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要建立现代化的物流标准,您认为与新标准相比,目前我国医药零售行业的物流还存在哪些问题?
翁斯春:新版GSP中的各项修改都很到位,对药店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认为GSP的发布,应该与上游或者整条药品供应链对接。如新版GSP(征求意见稿)中要求的药品出库,需要验货员、入库员、出库员的各种审核及在联网的电脑中作记录与保存。放在上游的药厂中,药品出库只需一张手写单即可完成。明显存在上下游不配套的情况,在新版GSP制订中,是否同时也应该规范整条供应链的流程,而不是只抓住一个点。
张凌辉:目前,我国药店的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种:自建物流中心进行配送、依赖供应商配送和委托第三方配送。自建物流中心的问题主要是成本较高、人才和管理不到位。第三方配送的最大问题就是可能会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漏,目前通常可以通过利益分配机制,签订协议约束双方行为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现实的可行性还有待考量。另外,此类物流模式还可能导致服务、价格等方面完全由第三方操控,药店无法自主控制;若是依靠供应商配送,对于规模较大、品规需求较多的药店而言,就将难以达到其要求,并且也会涉及服务不到位、品规不齐全、价格不适宜等问题。
刘鉴锋:医药零售行业在销售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与突发性,反映在连锁药店中主要是出现突然断货的情况,大范围的断货势必会影响到药店的经营,小范围断货则会影响到一定的销售。如何处理突发性断货既是物流中心配送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检验连锁药店物流中心的一个标准。大范围断货需要的是短时间内补货到位,小范围断货涉及二次配送的成本,这应该是连锁药店在物流方面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建议连锁药店可以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队伍,以应对突发事件并改善配送体制,允许门店在缺货时,可以进行逆向提货,即门店派人到物流中心提货,提高效率。
10亿元成硬指标
主持人:在新政策指引下,连锁药店应当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
翁斯春:连锁药店要根据自身规模来选定物流模式。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药店,应该鼓励自建物流中心。虽然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前期投入会比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实际上是一种有效控制成本的手段。新版GSP(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信息化管理与机械化运作的物流要求,这就是有效减少人力成本的手段。但自建物流中心不是连锁药店解决物流的唯一办法。尤其是规模还未达标的连锁药店,要防止现代物流中心的前期投入变成负担。
新版GSP(征求意见稿)较之前对医药物流的要求来看,是有所放宽的,比如在仓库面积、温度等方面都放松了要求。对连锁药店发展自己的物流中心来说是好事。但对于中小型连锁药店或者单体药店来说,门槛还是很高的。这些药店是采取抱团取暖,还是委托第三方物流,都需要药店从自身角度出发去选择。
张凌辉:药品零售企业可按照自身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方式。年销售规模上10亿元的药店,通常是门店在1700家以上的跨省发展的药店,这样的企业可建大型物流中心;规模达2、3亿元以上的连锁药店可建小型物流中心;对于销售规模过亿而又无配送中心的中型药店而言,可采取委托第三方的方式进行配送。当然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具有唯一性,任何企业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
刘鉴锋:现代物流提倡信息化管理,如辽宁成大方圆就搞了一套电子系统,物流中心进出货全程由电脑控制,机械车自动完成。但这需要一笔较大的费用,连锁药店要从自身规模去考虑。我认为在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连锁药店可以考虑打造自己的现代物流中心。没有达到此规模的连锁药店只需按照GSP的要求建立自己仓储中心即可,以满足药店发展规划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