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力士电子仪器租赁物流中心的更新改造 |
2012-7-11 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 |
入库区设有两条传送带,一条为电脑等OA机器使用,一条为测量仪器使用。返回的货物在此要进行简单的检查核对。货物上带有目录清单,操作人员根据清单的项目一一核对,比如线头、电源是否齐全。有的项目仅仅只有名称,操作人员不见得能够辨识,因此还特地附上了图像,以方便核对。这里的检查只是数量和品项的确认。操作人员完成核对后,扫描条码,打印入库单,货物先入库存放。之后再由系统安排日程对返回货物进行进一步的性能测试、清洗保养等程序,入库作业才最终完成。此时该货物才能再次对外租赁。但并非所有的返回设备都要再次出库接受更严格的检测。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有些设备不需要再次检测,有些只需要某项或特定的几项检测,有些则需要全套的再检测。
设备完成整套检查测试的时间一般为3~4天,如果情况特殊,有客户紧急等待,也能在一天时间完成检测。通常情况下,仓库里都有相同的备件应急。
电脑等简单的设备在3层测试,测试过程比较简单。比如电脑,硬件检测主要是检查开机是否启动正常,软件检测主要是重装系统。测量仪器等设备的检测复杂专业,要求高,在4层进行。仪器检测在单独的房间里进行,设有固定的温湿度。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清单上的检测项目逐一进行专项的性能测试,比如电测试、超声波测试等。检测完成后设备再贴上标签入库。
欧力士对外租赁的设备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70万件,大约2万种,大部分设备都在客户处,平时在库的只有少部分。设备存储的位置视情况由系统随机分配。
出货
在出库环节,公司销售部得到客户的租赁订单,发给物流中心,系统自动对自动仓库下达出库指令。货物主要从位于2层的2号楼自动仓库STV作业区出库,然后经传送带到达1层出货区。
由于客户的租赁订单经常不只一台设备,而是包含多台不同设备,比如3台电脑、2台打印机、1台传真机。这些不同的设备储存在不同的区域,距离出库口的路程不一,出库所用时间不一。所以,先出库的设备到达1层出货区后,通常并不直接出去,而是暂存(通常一个小时左右)在小型自动仓库里等待其他设备出库再进行集货。另外,在这里,还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对设备的前后排列顺序重新调整。集货完成后,货物出库。操作人员根据订单对出库设备扫码确认,并打印运输单。运输单上标明货物种类、数量和去向。运输车辆得到指令等待在出货月台。操作人员对货物进行包装、装箱与装车,完成出货。
据介绍,每个订单出货时间一般在1个来小时,如果货物不用等待的话,5~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张订单的出货。欧力士东京物流中心每天要处理大约2000张订单。
自动仓库的更新改造
欧力士当年建设自动仓库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用,令人惊讶的是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座仓库仍然在充分发挥着作用。根据欧力士多年运营自动仓库的经验,要保持自动仓库的长期高效率,当然与平时严格的维修保养分不开,除此外,还需要对自动仓库适时改造。
改造的对象分为软硬件两类。
系统,尤其是设备控制系统,其寿命通常只有7~8年。市场上每年都有更新、更高级的系统面世,经过7、8年的时间,市面上的系统与当初应用的系统相比,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进步之处,足够颠覆以前的系统。把更高级的新系统应用到旧库中去,可以提高自动仓库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比如,原来有12台STV小车,应用新系统后,得到更好的控制,运行速度更快更合理,效率更高。在满足效率要求的条件下,物流中心可以考虑减少一台STV小车以节省成本。
设备更换的周期大概在11~15年,更新的对象主要是自动化设备。据欧力士物流系统集成商大福公司介绍,近年来,伴随自动堆垛机和STV小车控制部分所用零部件的改型,或零部件厂家的生产完全终止,获取旧型号零部件已经十分困难。即使可以采购到,交货周期也很长。一旦设备发生故障,阻碍物流业务顺利进行的担心日益增高。所以,对旧有设备进行改造十分必要。
据了解,欧力士分别在2004年3月、2007年1月对1号楼自动仓库和2号楼自动仓库先后两次进行了设备改造,依次替换了自动仓库的仓库管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自动堆垛机的控制器和最新的STV小车等。值得一提的是,施工期间没有完全停止物流中心的业务运转。
更新完成后,物流中心的运营更加稳定。同时,实现了入库、出库作业无纸化和反应快速化,缩短了设备闲置时间,大大提高了系统处理能力;减少了STV小车的空货搬送次数;优化了货物在主体自动仓库和外围自动仓库之间的出库时机,缩短了打包的等待时间等,使得物流中心运营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据调查统计,各项改进使出库作业的时间与更新前相比缩短了约30%。
鉴于前两次改造取得的良好效果,目前,欧力士正在酝酿更新更全面的方案,期待将更多新技术应用到这座运营逾20年的物流中心之中。
页次: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
[发表/查看评论]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 网(www.cclcn.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冷链物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cclcn.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文章的版权归其版权所有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