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际集装箱、干散货、油轮市场以及中国沿海干散货市场走势如何?国内外经贸诸多不确定因素对未来航运市场走势影响几何?近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航运市场分析报告(2011年回顾与2012年展望)》认为,世界经济会持续低迷,在出口增长下滑、海运贸易量缓慢增长的背景下,全球航运将迎战航运严冬。
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发展整体放缓趋势明显,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其中,主要发达经济体受债务危机困扰,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而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持续攀升的通胀压力和不断恶化的外部出口环境,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尽管新船交付量同比有所缩减,但航运运输需求恢复乏力,市场供需比例进一步拉大,运价跌入冰点,市场整体处于低位运行。
《报告》分析认为,一方面,运价严重走低,另一方面,航运企业面临油价大幅上涨、企业管理成本不断上升、国际热钱不断流出航运板块、企业现金流短缺等不利因素,企业经营利润直线下降,普遍亏损严重,部分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甚至倒闭。
《报告》认为,新的一年,世界经济虽然将持续低迷,但“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受高债务、高失业率影响,美国经济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过程中,经济复苏依然乏力;欧盟经济受高失业率、人口老龄化、高福利和高债务等影响,或将面临“二次衰退”。
在上述背景下的集箱、散货、原油三大航运市场,将呈现低谷徘徊、弱复苏的“长尾效应”。
《报告》预计,2012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仍将处于低位盘整的周期性恢复阶段中,全年BDI指数均值将在1700点左右。世界大宗散货的海运贸易量约为38.04亿吨,同比增长4.7%。由于受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国、日本等国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恢复缓慢,加之中国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房地产开工率不足,主要钢厂把精力更多的转向国内矿山的开发与利用,国际铁矿石和煤炭贸易受到较大影响。
尽管预计2012年老旧散货船舶拆解量会有较大增长,但是仍然无法抵消大量积压订单的集中交付,预计国际干散货船舶总运力吨位将达到7.13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4.9%。另外,考虑到以淡水河谷为代表的货主订造的部分船舶陆续交付,将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预计运价大幅提升可能性不大。
而全球集装箱海运量预计可以达到16012万TEU,同比增幅6%左右,低于2011年的水平。由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受政府高债务影响,部分国家开始降低工资和社会福利,加之失业率持续高企,预计欧洲、美国的消费市场会持续萎靡。同时,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些国家可能会更多的鼓励企业出口,双边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会越加频繁,这都不利于国际双边贸易的开展。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外部出口增长下滑、内部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这些国家开始把更多的视野转移到发展内需上来。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国际集装箱船舶订单保有量约为390万TEU左右。预计2012年全球有150万TEU左右的集装箱船舶交付,运力增幅为7%-9%。《报告》认为,各航线集装箱运价的好坏更多的取决于班轮企业的博弈,如果新的联盟格局能够达成默契,各航线集装箱运价会出现小幅上涨,预计运价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反之,班轮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市场将继续维持2011年下半年水平。
《报告》预计,2012年石油海运量可以达到33.07亿吨,其中,原油海运量为23.87亿吨,同比增幅为2.0%,成品油海运量为9.20亿吨,同比增幅为2.68%。按照目前的油船订单来看,2012年油轮运力供给与需求的差距仍将继续扩大,运力过剩问题仍然很严峻,预计2012年市场原油油轮运力增幅在8%-9%间,成品油油轮运力增幅在5%-6%之间。预计油轮运输市场整体依然低迷,运价上升空间不大。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亚洲经济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印度、东盟经济的平稳发展将继续支撑亚洲经济保持较快增速,同时日本灾后重建也将为亚洲经济做出积极贡献。据《报告》分析,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实现软着陆,电力、冶金、水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高速发展,从而保证煤炭需求继续提升,沿海煤炭运输需求总体进一步向好,但由于大量新船下水与部分内外兼营的船舶回归国内,沿海运输市场的运力过剩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