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流信息化、信息化及工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信息化与物流信息化的关系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所谓智能工具一般是指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
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
信息化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新方式又导致了物流功能的改变。信息化使得那些在工业社会里的产品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发挥的主导功能随着传统生产功能的转移而消失,物流不再仅仅传输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各种信息被聚集在物流中心,经过加工、处理、再传播出去。传统的工业社会物流以物为对象,聚集扩散的是物;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对象,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除实物之外,还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聚集和扩散。总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而物流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信息化是由物流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方法集成形成的物流实务经济转向物流信息经济活动综合性的过程。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系统设计信息化、物流运作过程信息化、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物流管理理念和手段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产业化等内容。物流集成化涉及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物流信息、物流过程、物流管理等的集成化,是物流高级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物流信息化是物流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物流高级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美国信息经济学家塞缪尔窑沃尔伯特认为信息是工业化新的和重要的生产要素,野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基本上不同于土地、劳动和资本。信息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它像传统的三要素一样,对于生产是基本的和必需的。冶这位美国学者认为信息作为要素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在信息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以信息为核心要素的新的国民经济系统实现的。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是工业化的主导方向和重要手段,工业化与信息化在协同互动中不断走向融合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关系实际上就是两者交互作用的逻辑前提,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和作用力。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着名学者胡鞍钢、王新天、周振国等也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达成共识。他们认为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在消耗较少资源、带来较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并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的工业化。即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发展的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引导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联系是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理论逻辑依据,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两者在协同中相互促进,在互动中需求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物流信息化发展以及与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发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当然工业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即带有信息化的特点,通过依靠现代发达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的物流与之结合,进而提高现代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同时又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决定了二者融合的必然性。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相似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物流信息化是产业融合的一个关键因素,推动着产业的融合。因此,物流信息化可以说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
页次: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