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特征 水产动物新陈代谢需要不断消耗氧气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鱼的呼吸分为鳃呼吸和气呼吸。鳃呼吸在水 中进行, 而气呼吸主要是通过口咽粘膜、皮肤等辅 助呼吸器官从空气中吸取氧气。由于鱼、虾、蟹、贝 类、鳖等水产动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种类。即使是同 一类动物, 也有不同的种类和生活环境 ( 如海水、 淡水) , 而即使是同一品种, 又分为苗种、幼体、亲 体和成体。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对环境 的要求, 因此, 都必须予以分别考虑。
2、活体贮运中, 影响呼吸的主要因素 不同品种保活的要求各不相同, 但以下几个因素是必须予以考虑的:
2. 1 氧气
( 1) 无水储运。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大 30 倍左右, 而空气中氧气的扩散速度约为水中的 30 万倍。所以在无水贮运中一般不会出现缺氧现象, 但因活鱼鳃暴露在空气中, 无水且鳃丝粘着, 因此 有效气体的交换面积锐减, 故对氧气的有效利用 有所减少。
( 2) 水中所含氧气饱和时为 5~ 10×10- 6 , 每公斤动物所消耗的氧气相当于 10~ 1000m l h r,而海水鱼对氧气的摄取能力较淡水鱼为弱, 故溶解氧含量降低时更易死亡, 为此可用高压液态氧 补充。纯氧替代空气可使淡水鱼的存活条件增长 到 20 至 70 小时。降低水温、使用麻醉剂以及饥饿 都会降低活体的新陈代谢活动。而且, 氧的消耗率还随着鱼的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减少。此外, 装运 密度越大, 氧的消耗也越大。
2. 2 二氧化碳 水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部分变成碳酸, 在水中容存的二氧化碳不会太多, 且水中通氧后, 二氧 化碳会随气泡扩散而排出, 因此二氧化碳分压上 升不明显, 但在密闭的容器中则鱼类血液中的二 氧化碳浓度上升, 直接影响呼吸中枢, 使氧气消耗量增加。CO 2 > 50×10- 6 时, 鱼体呼吸次数减少, CO 2 > 150 ×10- 6 时, 不管含氧量是否充足, 鱼体基本上处于昏迷死亡状态。此时, 水中pH 为 6, 因 此 CO 2 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所以活鱼运输可用 碳酸氢钠和氧去。去除CO 2 则可让水通过微孔性的特殊半透膜, 使水中 CO 2 透过, 以氢氧化钙吸 收法除去。
2. 3 pH
水域 pH 值的最适范围: 淡水鱼为 6. 5~ 8. 5,海水鱼为 7. 5~ 8. 5, 过酸过碱都会刺激鳃和皮肤 的感觉神经末梢而影响呼吸。
水中二氧化碳积蓄时, pH 相对降低, 血液具 有相当大的缓冲能力, 水中 pH 变化影响并不太大。水中 pH 还与水中氨有关, 它对鱼类鳃透过性 影响较大, 氨主要来源于生物体的代谢排出, 氨积蓄过多会妨碍呼吸, 主要是使氧分压降低。为了防止水中 pH 值的波动, 可在水中加入缓冲剂 T r is2 h yd ro xy am ino m e th ane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 可 有效维持水中的 pH 值。为除去水中的氨, 则可用 沸石或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2. 4 悬浊物 粘液、剥离组织碎片、有机物等悬浊物附着于鳃孔, 就影响有效气体交换的面积, 造成摄氧的困 难, 且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生长, 使水中的氧气减 少。
除去悬浊物的方法, 以过滤最为有效, 用循环 过滤式水槽, 适于活鱼动输。此外, 在实际生产中可在运输前交换水, 或停喂饵几天, 夏季 1~ 3 天,春秋季 5 天, 冬季 7 天。而且饵料少, 耗氧就低, 对温度的变化或伤害的抵抗力也比较强。
2. 5 温度
水温高, 呼吸频率加快, 反之降低, 此外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 温度每升高 10℃, 鱼类耗氧约增 加 2- 3 倍, 因此低温可降低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速率, 从而也降低了其对氧的消耗, 并抑制二氧化 碳、氨、乳酸等生成和微生物的生长; 鱼类活动减 少磨擦, 且不易感染疾病, 因此降温对活体贮运很 合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水温剧变, 相差 15℃左 右, 会使呼吸活动长时间中断。
2. 6 鱼类的兴奋
鱼类因兴奋或激烈运动, 会造成供氧不足, 并 产生大量乳酸破坏酸碱的平衡而造成活鱼输送放 养后迟发性死亡增加。此外激烈运动造成粘膜和 鳞片脱落, 体表受伤, 易导致微生物感染。
2. 7盐分 鱼类的耗氧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减少, 淡水鱼、海水鱼都有这种现象。
3、排泄情况 不同的生物种类和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的排泄物都不一样。排泄途径和排泄物主要有:
①呼吸器官: 二氧化碳、氨。
②皮肤: 粘液、水分和无机盐。
③肾脏: 水生无脊椎动物主要排氨和尿酸等,
海水脊椎动物主要排尿素。
④肠道: 肠道代谢的无机物。 这些排泄物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会影响活体运输生物的呼吸和引起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 缩短保活的时间。一般可通过停喂饵料和暂养等 方法使其先排空, 从而避免运输中水质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