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月7日,浙江“亿万富姐”吴英非法集资案,在一审开庭2年后,终于等来二审。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吴英的生死,无非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于从事民间借贷的人们来说,他们或许能从吴英的遭遇上解读出监管层对于民间借贷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来说,吴英的罪与罚,生与死,不只关乎个人。就在吴英案二审开庭的前一天,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
每逢加息,浙江民间借贷的利率也会水涨船高。“目前浙江民间借贷以1期为单位,1期分为5天、7天不等,最高能达到10%的利息。”某国有银行下属浙江支行负责人万沐(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举例来说,如若借1期(5天)100万元,五天之后就要付10万利息。
在浙江民间借贷最活跃的当属义乌。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数据显示,浙江接近四成的小企业被认为资金紧张。“如果没有民间借贷,义乌的50个专业市场根本不可能形成现在的影响力。”上述业内人士坦言。
神秘借贷圈
走在义乌街头,你随时能感受到商贸业的发达。义乌目前在中国内地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12位,是浙中地区经济最发达、民间资本最雄厚最活跃的县市。
7年变迁,现在的义乌被称为“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这里的“义乌指数”被认为是全球小商品价格走势的“道·琼斯”。50个专业市场、5.8万个摊位,如果在每个摊位前停1分钟,需要120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义乌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00.5亿元,而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可对比的是,2003年义乌的存贷款余额仅分别为289亿元、165亿元。
辉煌背后的支柱,是当地盛行的民间借贷。
圈内人士分析,通常情况下,小企业主相互拆借慢慢发展成组织,这在当地的借贷圈被称为“会”,另外还有一种称呼是“调剂银行”、“流动银行”。一个甚为流传的说法是,在义乌,大约有三四十个做拆借资金的“会”。
“会”有专人日常运作,从几个小企业主的小圈子互相拆借资金,到逐渐通过朋友圈子扩大,并且逐渐横向纵向,连成线、网。
运作“会”讲究资历,一些“会”在形成规模以后,影响力扩大,其中的一些人就成为一定区域的公认的主持人,主持人有一定的提成(据说,一种来自直接的利差,另外一种是类似于委托理财的佣金)。
如果谁手里有闲置资金,可以找主持人在“会”里登记,如果有人向“会”筹钱,在主持人的牵线下,双方谈好一个比例以后,想要钱的人就能很快拿到钱,手续很简单,一般写个条子,几百万上千万几分钟就能办好。
上述操作类似于私募。
不过,“会”的运作非常神秘。事实上,即便是借出资金的一方,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进入了哪个“会”,“买卖自由,能少说就少说,不该问的不问,只要等着收钱就行。”这是业内人士口中的规矩。
有人说,那些在义乌街头既没有铺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生意,又好像在做生意的人,可能就是民间借贷的操盘手。
阶梯模式危险逐利
在浙江,到底有多少人加入民间借贷大军无从考证,但借贷网逐渐出现分层分级别的体系,专事民间借贷、不同级别的“主持人”越来越多。
据记者了解,在这种分层模式下,如果第一层的回报是本金的25%,那么第二层则为比例18%左右,第三层是10%左右,第四层在8%左右,最低的一般都在3%。因为存在多级格局,所以万沐表示,整个民间借贷网“谁也不知有多大”。
章伟(化名),在义乌有几家铺子,做了10多年服装和小商品生意,但他从未向银行贷过一分钱。一旦急需资金,他就向朋友临时借,他的公司也支持过别的公司,最多的时候他向几个“朋友”借了近300万。
章伟现在要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门路,只要一个电话、写张借据就搞定了,“提前商量好利息,1年或者半年结清,很灵活,双方同意就行。程序比银行简单多了。”尽管他有固定资产,不怕银行不借,但银行又要审查财务报表,还要固定时间结算,“太麻烦了”。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和章先生有类似策略的人不少。
一方面由于银行本身存款不足而导致放贷动力减缓;另一方面迫于监管层随时可能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压力,金融机构已经无法满足民营、中小企业短期、灵活、便捷的资金需求。而此时,相当一部分人希望贷款却“望银行兴叹”,转而求助民间借贷。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