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名为“傲鹰互生”的企业就被媒体指责为传销企业,因为它采用“成为服务商要交纳12万元资格费,成为发卡企业要交纳19600元资格费,发展下线才能获得奖金”的发展模式。异联的注册费类似于资格费,至于在拓展管理中心、商业中心的过程中,网络有观点认为异联代理商发展下级代理商,即可得到相应加盟费的20%的提成,但记者尚不能肯定该说法的真实性。
在发卡人发卡过程中是否有“传销”?王廷对于这种质疑完全不以为然。掏出一支香烟,点燃之后他给记者解释说:“异联所有的发卡商必须是企业法人,任何个人没有发卡的权力。而且联盟商家有发卡的上限,每个联盟商家只能发卡2000张。”按照他的说法,在异联的发卡过程中,完全不存在传销那样的发展下线的传销模式。
“传销”与否我们尚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是当商家对“广告效果”感到不满意,不愿再付出货物;当会员不愿为赠品付邮费,不愿再在异联平台上活跃,异联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直到今日,异联旗下的管理中心、商业中心、发卡商有谁是盈利的?盈利的只有异联本身,赚取了巨额的加盟费。
——至此,我们发现,“三方共赢”的“异联商业模式”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异联以这个幌子来吸引大量加盟商,收取其高额加盟费,这才是异联真正的盈利模式。
点评
南橘北枳,为何“中国式”的商业模式总是另类?
商业模式的中国式嬗变
文/本刊特约研究员 端木
异联其实并非异业联盟模式的独行者,智能商圈、多购网、财归天下网、通亿商城、E消费等企业的商业模式也非常类似,他们至今还活跃在中国城市的各个角落。于这些企业身上,能够折射出国人创造商业模式时的某些弊病。
一是缺失对规律的尊重。试想,永久性“买1000元送1000元”的“革命”显然不能贯彻到底。假如异联平台上实现的交易金额真的达到1.6万亿,异联就得准备名义上价值1.6万亿元的商品。说白了就是用广告来转换,问题是全国广告行业多少年的收入加起来才够这个数?
“买1000元送1000元”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消费1000元,商家交给异联100元,异联往往最多只用33元购买奖品(异联3000元的消费券“换现金”只能换得100元的移动充值卡),更多的其实是靠广告置换来“凑”。也就是说在异联最不利的情况下,消费者享受的是9.7折,而不是宣传中的5折!异联送的“1000元”只是自己发行的“代金券”,千元面值却无千元价值。
商业模式的根本在于将各种社会资源以某种方式重新组织起来创造价值,异联以“羊毛出在牛身上”、“不按牌理出牌”的姿态示人,这是违背常识的“革命”。
二是喜欢自我拔高,在公司内外搞妄想式洗脑。异联旗下有四大平台,分别是异联商城、异联视频传媒、异联支付系统、异联搜索,与之相对应,异联在宣讲时用了四个企业与之相类比:淘宝、分众传媒、银联、百度。这些已经成功的范例无时无刻不被剖析、引用、论证着。
甚至异联还拿创办之初的阿里巴巴自比——当年马云不也总是碰壁,慢慢将市场培育起来的吗?这是异联业务经理常用来自勉的一句话。此外,他们还有一个训条:相信异联,相信自己。
于外界,在推广和营销方面夸大其辞;于内部,用成功学,用人生价值、企业价值极力对员工的理念、态度施加影响,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似乎已成了中国企业的一种通病。
此外,近年来许多国外的商业模式移植到中国,往往会被本土企业以“畸形”的进化形式击败。根本原因在于有人喜欢自作聪明,穷尽一切可以投机取巧、赚快钱、赚大钱、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谷歌模式进军中国,坚持“不作恶”却敌不过百度的“竞价排名”,最终黯然退出;eBay将原有的评价系统搬到了中国,敌不过当年真货假货鱼龙混杂的淘宝网;百思买照搬美国上下游和谐相处的模式,敌不过国美苏宁大肆占款的“野蛮”模式。传销在国外也是健康的模式,在中国只能被禁。
异联于明处用“躺着睡觉赚钱”吊起了加盟商的胃口,于暗处大肆收取加盟费。终端店没有动静,网上商城没有人气,组织者和各级参与者在意的唯有收取加盟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