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这才是最牛团队》
傻瓜都知道,办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但是,具备什么样特质的员工才算是人才呢?可能这么一问,大家众说纷纭了,结果是有一千个企业家就有一千种标准。
比尔盖茨对人才的定义为:正确的商业判断、持之以恒的毅力、高超的智力、丰富的实践,加上做人的根本--诚实、听话、努力工作等。
中国某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三老实”、“四一样”。“三老实”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一样”即: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假期和平时一个样;白天和黑夜一个样。
更有私企老板对员工的评价:有才无德坏事,无才有德误事,有才有德成事。
尽管说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老板、对人才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在笔者看来,不外乎从两个方面来对鉴定。也就是说,企业负责人对员工最在乎的两点为:能力和脾气。能力就是指某员工在业务技能操作方面的熟练程度,用强和弱来表示;脾气是指某员工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态度上的表现,用好和差来评价。于是,根据这两点,笔者构建了一个人材方格理论,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种是人物。
特征:这种员工,业务能力非常强、脾气好、情商相当高,有包容性,能换位思考。在决策当中,就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也只是想方法去说服老板,绝不会跟老板顶嘴,当自己的观点被事后所证明是对的时候,他也不会因此而自叹命苦、怀才不遇,也不会因此而挖苦和讽刺老板。这种员工,每位老板都喜欢,但是这种人才是可遇不可求,因为这类人太少了,比例还不到1‰。
例证:在企业上班的时候,笔者有个姓张的同事,他就是这类人。有一次,企业开高管会议的时候,当我们几个总监都不赞同老板的意见的时候,他还是非常耐心地跟老板解释:詹总,你的观点挺好,不过,我认为如果这样的话,可能更加完善一些。另外,每当我们的詹老板晚上也叫我们去开会的时候,从没抱怨的就是这位分管运营工作的张总监。
第二种是人才。
特征:这类员工,能力很好,脾气却不怎么样。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也懂得“不怕被利用,就怕是没用”的道理,所以,他常常居功自傲,有时候说话很不客气,以致他的助手或者部下经常对别人说:我的领导真不好伺候。这类人的比例为10%左右。
例证:我以前有个同事叫李海涛,深圳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业绩在所有分公司中是数一数二的,每次都能超额完成总部下达的考核指标。有一次,总裁办的李主任临时通知了公司所有的高管(包括深圳市场部),必须于晚上七点整回公司开会。而李海涛却直接对李主任说:我的业绩这么好了,还开啥会?共产党的会,国民党的税,真是的。我今晚没空,要约会。说完就挂电话,那天晚上他真的不来开会了,这位39岁的老男人,确确实实还没结婚,老板知道后,只是连连摇头,也拿他没方法。
第三种是人手
特征:这类员工,能力真的不怎么样,但是,他非常听话,非常忠诚,老板训他,他从来不顶嘴,还一边应着:是,是,是。这类员工中,有一部分人的情商比较高,很懂得观言察色,很懂得讨好老板。所以,有时候这一部分员工,升职的概率比较高。另外,这类员工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高达30%。
例证:几年过去了,在我印象之中,最深的就是行政部的小李。有一次,老板叫他到总裁办公室一趟,是要把几棵发财树搬出去,再把几张镜框搬进来。其实,他的工作还是蛮辛苦的,特别是几张长2.5米宽90公分的镜框,一个人真不好搞定。但是,我们的小李同学把这些搞定之后,还来到老板的办公周旁边,指着办公桌上的早餐盒说:詹总,这些还需要吗?要不,我也把它拿出去扔掉吧!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小李很快就成了办公室主任。
第四种是人渣。
特征:这类员工,不但能力差,脾气还蛮大。他总觉得自己很有能耐,看谁都不顺眼,甚至有时候还总觉得自己挺怀才不遇。不过,这类员工中,有一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碰壁之后,突然变得聪明了起来,向人手或者人才方向发展了。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员工在企业里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大约有20%左右。
例证:由于市场成长比较快,当年要在深圳人才大市场现场招聘很多业务员,所以,看起来只要顺眼的投简历者,都被录用了,毕竟业务员的底薪不是很高的。但是,有一天,有一个姓蔡的业务员竟然跟薪酬专员吵了起来,他气急败坏的说,不是他能力差,是公司的产品太烂,跟他同一批进公司的那些业务员,业绩好都是因为运气好。
第五种是人精。
特征:这类业务员,真的不好评价,有时候能力强,有时候能力差,有时候脾气很好,但有时候脾气又很烂。为什么他总是这样反复无常呢?原因只有一个,给我钱多,啥都好说,给我钱少,啥都没门。所以,这类员工非常精明,我们给他们美且名曰:人精。企业中,这类人很多,所占比例高达40%,其中有少部分还属于高管。
例证:2004年,面试了一个应聘分公司总经理的的求职者,面谈后,发现他的条件远远超过岗位说明书上的描述。不过,总感觉这个人说话的水平相当高,既懂得自我包装,也懂得高抬别人。后来,就让这个应聘者跟老板见面了。这位蒋先生跟老板面谈后,大出我的意料之外的是,他说要把整个团队带过来。我当时对老板说了一句,这样不太好吧!但是,事情的结果,蒋总还是带着一个团队进来了。果然不出所料,两年后,这位姓蒋的同事,又把带着他的团队集团跳槽了。因为,下一家公司给他的薪水更高。
五种人材已经一一介绍过了,,那企业老板更喜欢那类人呢?笔者看来,企业老总最喜欢的是人物,其次是人才和人手,人才有时候让老板很头疼,人手却让老板恨铁不成钢,而人精有时会让老板非常气愤,至于人渣就不用说了,企业直接把他“卡擦”掉。
如果扯远一点,单拿忠诚度和能力这两点来说,老板会更看重哪种人呢?这就没有统一的观点了。比如史玉柱,他说:在企业的非常时期,更需要的是忠诚的部下。所以,与他不离不弃,甚至四年里都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的老部下,当史玉柱东山再起后,都得到了重要。而马云的做法又是另一种,刚创立团队的时候,马云的创业团队总共有18个人,其中有他的亲戚、也有他的同事、学生等。开第一次股东大会的时候,马云却对这些创业伙伴说,你们只能当排长、连长,而军长以上的军官,我另找高人。当然,你们也有机会当军长,如果达到的话。果然,随着阿里巴巴不断壮大后,有很多能人空降了进来。
行文至此,我们不自不觉地联系到了本章中如家的CEO孙坚。这位在澳洲留学10年,又在易初莲花、百安居(中国)等公司担任过高管的职业经理人,不但熟悉连锁经营,更懂得如何将一门生意变得“可复制、简单化、标准化、差异化”。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易初莲花、百安居等连锁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让孙坚懂得:在公司里,管理者不仅仅关注顾客,还要关注员工。只有通过每天的言传身教,让员工体验到被尊重,被服务的感觉,服务理念才会从管理者的身上复制到员工的身上,才会让顾客体会到了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服务。所以,自从进入如家以后,孙坚每天都向每一位同事问好,并且尽量记住每个同事的名字。孙坚认为,记住别人的名字,就是意味着尊重别人。他所做的这一些,就是让所有的“如家人”都明白,如家不仅给客人带来“如家”的温馨,还能给员工带去“如家”的亲切。
从刚才这些具体的事例可以看出,孙坚确实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非常懂得酿造积极的组织气氛。孙子兵法上有这么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依此看出,如家领跑经济型酒店行业已经在意料之中了。想起当初如家董事会花钱去挖孙坚这件事,现在看来,可以说这是一笔很划得来的生意,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编辑:Lu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