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在今年中欧国际商学院的MBA新生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刘明年仅26岁,他不是“富二代”,但已经是一家年销售额达6亿的医药企业的老板之一,堪称最奇的MBA新生之一。而最让人大吃一惊的是,眼看企业就要上市了,他前不久却卖掉了股份,回到学校去深造。据悉,由于刘明特殊的创业经历,使他成为中欧商学院办学16年来唯一一位获准全程中文面试的新生。
小学时就赚到第一桶金
刘明并不是一个“富二代”,他的家庭很普通。而他最初赚钱的动力,只是想赚一笔钱用来“离家出走”。
“我小时候就很淘气,喜欢与小伙伴打架。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他对我要求很严格,见我不听话就要教训我。于是,小时候我整天想着逃家。 ”刘明说。
要逃家没钱可不行,但是怎样赚钱呢?刘明告诉了记者他的第一次商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邮票非常紧俏,那时买邮票需要集邮证,每张集邮证每套邮票只能买8张,而一版邮票有64张,需要8个集邮证。在黑市,一版64张的邮票比64单张的邮票价格足足高出了一半甚至更多。巧的是,刘明正好担任学校里的集邮小组组长,手里握着一百张同学家长的集邮证。于是刘明利用集邮证多的优势,大量买进整版的邮票,再转手卖出,这一“邮票套利”的方法,让仅小学5年级的刘明很快赚取了5万元。
赚了钱,但刘明并没有逃家,反而让他看到了另一片天。初一时,刘明以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炒股生涯。
“我每天下午两点半上课,1点先到证交所交易,这年我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因为我做到了1000万元的交易额,所以我第二年就破格被证交所请到了‘大户’室,成为当地营业部最年轻的大户。
”刘明说。
中学时的创业已快上市
如果把邮票套利、炒股都算作“投机”,那么刘明真正事业是从高二开始起步的。他与两个合伙人一起创立了一家医药分销企业。
“创业的初衷是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大市场。
”刘明说,当时,所有大型的医药批发企业看重的市场都是县级以上的医院,而县级以下如乡村医疗所、社区医院等无人问津。其次,他们发现同类药,不同牌子价格可能相差几倍甚至是十倍,比如常用的消炎药阿莫西林,就有近七百家厂生产,共计有三千个品种,“我们只进每类价位最便宜的药,由于价廉物美,很快打入了河北所有县级以下医院市场。
”
公司进入稳步发展期后,刘明开始专心学业,他以高分考取了厦门大学。 2008年,刘明毕业时合伙人给他打电话,说公司已经连续7个月销售额卡在1800万元。
“在医药分销这行,不进则退,如果营业额连续3至5年不增长,企业就会被淘汰。于是我全面接手了企业。 ”
通过调查,刘明很快发现了行业弊端,如:采购员一旦收供应商的红包会提高采购成本;采购与销售脱节等。于是,他在全行业创造性地在采购环节引入了利率奖惩制度——他给每个采购员100万元的采购份额和14天的销售周期,采购员每提前一天销售完,就能获得一天的贷款利息。
这一举措迅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没有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2007年,企业的销售额只有2个亿,但到了2009年已经达到了6个亿。
曾两次巨亏五次创业失败
刘明一路走来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他曾经破产过两次,其中最大的一次破产是在他大三时,他豪赌铜期货,两周巨亏了1000万元。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这让从小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的他差点就有了轻生的念头。
“所有人都认为我失败了,觉得我不可能再重新崛起,我觉得自己看尽了世态炎凉,于是我来到了海边,打算要跳海,幸好被好朋友拉了回来。
”刘明感慨道。除了两次破产的经历,他大学期间还先后开过五家公司,但基本都已失败告终。这些挫折和失败经历为他之后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
如今,刘明的医药企业就要上市了,但是他却于前不久卖掉了自己的股份,转而专心做一名MBA学生。
“我本科是读哲学的,管理企业手段主要靠自行摸索。随着公司规模逐步扩大,员工人数突破了600人,我觉得管理起来十分吃力。趁把股份卖掉的机会,我觉得有必要回炉深造。
”他说。
据了解,今年中欧共有184名MBA新生,其中有创业背景的学生占到了15%。而在五年前,有创业背景的学生比例仅占5%。
“眼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报考MBA,这也将成为今后MBA考生的一大趋势。
”中欧商学院MBA学术主任白诗莉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创业者的需求和创业者的数量也逐步提升。同时,对商学院来说,有创业背景的考生往往综合能力较强、经历丰富,在相同条件下,商学院在录取时往往会优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