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国庆节前开张以来,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13个地方有意申报自贸区。其中已经明确向国务院或相关部门提交申报的地方至少有4个,包括广东、天津、青岛和重庆两江,其他地区也正在积极筹备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意向。
从保税区到自贸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8平方公里,正是上海的四个保税区加一个管委会。已经提出自贸区申报的青岛,也是如此。青岛科技大学东北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指出,青岛市是国内最早提出从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演进的城市之一,天津的基础也正是保税区。 “天津之前就有滨海新区的先行先试,加上很早时候就关注自由贸易,东疆保税区建设颇有成效,自然而然地申报自贸区。”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说。
对许多地方来说,像保税区这样的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作用正在弱化,地方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开放高地。“但关键在于具体的开展工作”,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强调,“不能是单单把名字改一下,不能跟风,讲名不讲实,搞形象工程。”
寻找自己的特色
申报者如此之多,但要想再获批复,并不容易。如何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些地方开始强调自己的独特之处。作为毗邻日韩的地区,青岛强调的是中日韩合作。不过,难点也正因此出现。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三国的敏感领域和敏感产品分歧较大,沟通有难度,法律条文的修改和实施需要旷日持久的时间成本,三国沉重的历史包袱影响到彼此的互信,妨碍了谈判的深入。“符合三国长远利益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必将经历一个痛苦的分娩过程。”李立说。
舟山则强调海洋经济。“以舟山自由贸易港为基础的浙江省自贸区方案早已完成,”宁波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钟昌标说,“只是在功能定位上遇到了问题。”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如此鲜明的特色,甚至让一些其他的城市因此失去了机会。宁波自贸区牵头单位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综合调研处负责人透露,宁波曾有意愿申报自贸区,但省里未同意,已经放弃了此想法,舟山群岛新区单独申报。
其他的竞争者们,也都在寻找自己的特点。比如厦门主打的是“对台自由贸易园区”;而靠近东盟的广西试图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连接中亚的新疆则正在讨论设立“中国—中亚自贸区”;重庆则希望自己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因此申请成为“内陆自贸区”。
广东“打包”申报
广东的粤港澳自贸区方案,被认为是目前的申报者中最有希望获批的地方之一。有趣的是,广东的自贸区申报经历了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这三地原本各自申报,最后“打包”了。“对于广东自贸区,广东省内三地先申请,然后由省里统筹为一个。”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广东自贸区的“3+1”模式应该是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白云空港分别向省里报了自贸区的申请,再由省里将几家联结起来。总面积将达1363平方公里,是上海自贸区的47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