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本级的2000余辆外省籍大货车,目前已有70%办理了登记手续,纳入了长效管理与服务。这一成效是如何取得的?昨天(11月22日)下午,全市公安交警大队长齐聚婺城工贸区,听取市交警直属一大队的试点经验介绍。今年5月,一大队在外省籍大货车较为集中的婺城工贸区建立登记服务站,派驻专管员对外省籍车辆和驾驶人开展长效管理和服务(本版10月11日曾作报道),效果明显,市交警支队决定向全市推广这一做法。
市本级有2000多辆外地货车
金华市地处交通枢纽,加上又是“水泥之乡”,多年来吸引、集聚了大量外省籍大货车及驾驶员常驻。据统计,市本级有外省籍车辆2000余辆,驾驶员约3000人。包括家属在内,这一群体近万人。
这些货车的停放、驾驶员的吃住都在当地,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治安和环境问题。车辆乱停乱放、乱闯红灯、严重超载、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相当严重,事故多发,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金华市共发生涉及外省籍车辆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6起,造成死亡21人,占全部3人以上事故的30%。去年,金华市发生涉及外省籍车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6起,占案件总量的12.5%。仅金华交警直属一大队辖区,从2008年到今年共发生外省籍货车立案事故51起,造成47人受伤,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6万元,占全部大货车事故的52%;其中,逃逸事故4起,造成一死两伤的严重后果,均为外省籍大货车所为。
另外,交警与外省籍驾驶人群体之间,存在管理多、服务少,处罚多、沟通少,埋怨多、理解少现象。这“三多三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个群体对部门管理的对抗与抵触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