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纺织服装业对供应链研究的深入,空运公司愈加重视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企业都期望在供应链管理环节上有更深入合作。不难发现,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提高利润、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反应速度。未来,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将更多表现在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上。
这种趋势早已被行业所洞悉。为了更好研究品牌发展和供应链管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2008年起开始举办“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今年,大会在浙江宁波举办,主题为“品牌商业模式与供应链创新”。围绕本次大会主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品牌商业模式与供应链创新。那么,您认为品牌商业模式的变化能给纺织服装供应链创新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把品牌区分为工业类品牌和消费类品牌,这两类品牌运行的特点不一样。工业类品牌越往上游走,商业模式越应该是一种有序生产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当然它的整个市场环境仍然是市场经济模式。国外一些上游企业,比如杜邦公司(莱卡),兰精公司(莫代尔、天丝)等,通过联合下游企业开发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终端市场建立起品牌效应。这些航空货运公司将其原料指标按照客户群进行分配,采取的就是一种计划经济模式,使整个生产非常平稳有序。而目前国内一些上游企业在怎么去影响终端市场、影响下游等方面,还做得比较少,还是纯粹的生产模式,因此市场变化以后,对他们的冲击非常大。
对下游而言,是充分空运快递市场竞争的态势,所以品牌商业模式我们也不能固
定一种模式。比如,中国品牌的成长我总结为“农村包围城市”,他们是从三四线城市成长起来的,然后进入一线城市,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而很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是首先进入一线城市,现在正大举向二三线城市进军。国内外品牌的竞争不仅仅在一线城市,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也存在。这种情况是对我们品牌商业模式的一个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