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碳税将流产 企业减排仍需推进 |
2012-9-26 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 |
9月11日,德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四国经济部门官员提出反对单独征收航空“碳税”,并呼吁对此推出一个全球性解决方案,这标志着欧盟航空碳税的计划遭遇了来自内部的反对。
实际上,国际航空碳排放税的动议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到非议。从中俄政府发布反对欧盟将航空纳入碳排放体系的声明,到代表美国航空业的“美洲空运协会”将欧委会诉诸欧洲法院,再到26国联合制定“报复性”方案,欧盟碳税动议的外部压力步步升级。2012年2月份,欧盟建议“有条件暂停”航空碳税新法规。这次欧洲四国一致反对单独征收航空“碳税”,显示在此问题上欧盟内部的堡垒也已节节崩溃。可以说,欧盟航空碳税计划遭遇了内外夹击。
碳税动议之所以遭到世界各国几乎一致的反对,在于其对航空业潜在的负面冲击。潜在负面影响有:第一,一旦航空碳税计划付诸实施,飞经欧盟的航空公司几乎都要购买排放权,增加航空公司成本,削弱了航空业的竞争力,使其相对于海运、铁路的竞争力下降。第二,动议仅仅是欧盟经济体的单方面行动,它们将独自获取航空碳税的税收收入,却不与欧盟体系外其他国家分一杯羹,在其他国家不愿意征收航空碳税的情形下,招致强烈反对是不可避免的。第三,欧盟单方面的航空碳税不一定能够一视同仁对待内部航空公司,这种不公平的措施自然会遭到反对。
航空碳税动议如付诸行动还会冲击国际贸易,欧盟航空碳税会增加航空货运的支出,提高国际贸易的成本,从而不利于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欧盟航空碳税动议的初衷可能是出于保护环境和气候,减少碳排放,目的是要鼓励和激励航空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减少排放,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同时欧盟单方面的行动不仅不符合国际规则,更没有考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现实而实施有区别的责任。这种“一厢情愿”和“一意孤行”自然会激起群情义愤。
欧盟航空碳税堡垒已在内部出现了裂痕,其结果并不乐观。但欧盟的妥协是在强大外部压力和“报复威胁”下的不得已选择,一旦外部环境缓和,它们一定会重拾旧题。航空碳税计划暂时搁置避免了对航空业和国际贸易的冲击,但对中国航空企业来说,未雨绸缪提高竞争力、鼓励技术革新、减少碳排放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中国必须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有关碳排放领域争取发展中国家有区别的责任,避免碳壁垒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的障碍。 |
[发表/查看评论]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 网(www.cclcn.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冷链物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cclcn.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文章的版权归其版权所有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