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在线:航运业正值罕见“冰河期”,协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会员和企业渡过这场危机?
张守国: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增长乏力,国际干散货、集装箱和油轮等运输需求增幅有限,船队规模却持续扩张,运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善,航运企业的处境异常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协会在2月份召开了会长办公会议,就当前我国航运业面临的困境和应当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进行了研究。根据会议精神,结合行业情况,协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向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反映广大船东的合理诉求,维护船东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亚丁湾索马里护航行动;积极呼吁政府规范货主发展航运业务;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
航运在线:如何提升中国航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请谈一谈您个人看法;
张守国:我认为提升中国航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关键在于立足“三个发展”,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理性发展。要提高行为自律意识,从大局出发审视和制定经营策略,不盲目跟风造船、不引发市场恶性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二是创新发展。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借鉴国外先进船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经验,从企业实情出发,对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客户结构做一些新的适应性变革,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进航运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
三是合作发展。一是在航运业内部,航运企业间要有合作,只有同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共渡难关,共同承担起促进行业有序发展的社会职责;二是大型货主企业与航运企业应合理分工,加强合作,避免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这将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保障国内航运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航运在线:国家主管部门一直积极鼓励中国民营航运企业“走出去”,有哪些企业愿意“走出去”、“走出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船东协会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国家应该给予哪些政策上的扶持?
张守国:十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紧紧抓住国家综合国力稳步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有利时机,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开展各项境外投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部分民营航运企业在中远、中海和中外运长航集团等大型国有航运企业的带动下,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去”,但过程却颇为艰难。
今年5月底,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向中国船东协会发函,要求协会征集国内民营航运企业的“走出去”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为此,我会对国内民营航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情况做了广泛调研,并在8月部水运局召开的“关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专题研讨会上作了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水路运输需求旺盛,为国内民营航运企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航运企业中,经营远洋运输的约260家左右、经营沿海运输的约4000多家、经营内河运输的数量众多。其中,经营沿海与内河运输的,绝大多数是民营航运企业。它们运力规模普遍偏小、单船吨位偏低、但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在细分市场化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2011年,我国长江干线货运量达16.6亿吨,连续第7年位居世界内河货运量第一,其中大部份货运量由国内民营航运企业承担。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航运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内河运输的主力军,成为我国航运业的重要补充力量。
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境外投资的情况是:在班轮运输方面,中远、中海(集团)的航线布满全球,均在海外投资设立了企业、承揽业务及处理境外事务。此外,有30多家民营航运企业,营运范围局限于亚洲地区,通过境外代理承揽业务与处理境外事务;在非班轮运输方面,民营航运企业仅通过境外代理处理境外事务,除在境外登记船舶外,基本不涉及境外投资。
可见,我国民营航运企业“走出去难”,即便“走出去”了,步子也迈不大。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