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再涨1.62%,报收于999点,并创下一个月以来新高。据经济导报记者统计,BDI指数自9月12日创下661点阶段性低点以来,已飙涨近50%。然而,导报记者走访秦皇岛港发现,指数飙升并未给港口经济带来明显改观。泊位满员装货的同时,港口内仍有不少空船停泊,等待租主。
“虽然进港装货的船只有所增加,但与2008年相比,少得可怜。”经常与船长接触的秦港股份调度指挥中心引航员王岩松告诉导报记者。
“第三季度是传统的出口旺季,BDI指数受益于圣诞节前全球海运需求的阶段性增加而上涨,同时受益于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反弹。”青岛船东协会秘书长王均耀16日对导报记者表示,即使反弹也属于历史底部区域,低迷的海运需求以及严重过剩的运力依然压制着海运经济的复苏。
运力仍过剩
BDI指数的飙升并未给国内海运市场带来明显改善。以干散货海运市场中的煤炭为例,运力过剩仍然是港口海运经济反转的主要阻力。
“与6月份相比,船只无货可接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仍不乏有空船现象。”王岩松表示,之前很多船只停止营业是因为运价太低,如今运价有所回升,但无奈船只运力远超需求,部分船只陷入有价无市尴尬局面。
从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来看,9月4日以来国内海上煤炭运价延续着下行趋势。最新数据显示,12日较上期下跌1.56%,报收795.44点,同比深幅下降20.53%,其中秦皇岛-广州航线同比跌幅最深,达到30.13%。
“受需求不旺以及假期因素等影响,国内海上煤炭运价连续下行。”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资讯中心主管安志远表示,9月份以来再度呈现下行趋势的海上煤炭运价走势,同时引发市场对未来煤炭供求和价格形势的担心,直接导致煤炭交易的观望情绪升温,严重影响了国内海运市场的提振。
国内外运价涨跌不一
本轮BDI指数上扬主要动力之一是海岬型船运价上涨,以及近期巴拿马船型租船活动迅速升温的推动。导报记者注意到,自9月12日探底后,波罗的海海岬型船运价指数BCI从1219点跃升至1873点,升幅逾五成。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无限量购买债券,日本再一次放松货币。”王均耀表示,全球流动性的再一次宽松,导致除农产品外的资源性和金属性大宗商品一改连续下跌的走势,开始大幅反弹,暂时扭转了BDI今年以来大跌70.61%的走势。
王均耀认为,美国粮食收获接近尾声,两大洋巴拿马型船租船活动快速升温,在前期运价深度下跌后,运价出现报复性反弹,成为支撑BDI重回900点的另一主要引擎。
但令人担忧的是,国内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并没有跟随BDI指数展开强势反弹。最新一期数据显示,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继续回落,12日报收于1085.55点,较前一周回落0.04%。
“需求的低位徘徊遭遇国内运力的过剩,导致了国内沿海散货运价没有反弹的底气。”王均耀表示,BDI指数飙涨背后国内沿海散货运价指数的继续回落,才是国内海运市场低迷的真实写照。
复苏遥不可及
“现在海运经济还看不到复苏反转的迹象。”王均耀表示,下半年全球经济发展仍不太明朗,特别是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的复苏进程均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前几年的盲目造船热让整个海运市场处于运力过剩状态。“综合前3季度的经济数据,我国宏观经济调整也将继续,短期内对大宗货物的需求没有任何热点,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将继续低迷。”王均耀强调,“海运的复苏将以全球经济走出底部、海运需求有效回暖为前提。”(经济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