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从11月29日的1104点跌至699点,跌幅高达36.7%,时隔三个月之后重回6时代。干散货市场的不景气,逼迫集运企业提价自救。中海集运已于15日率先涨价,另有部分企业也对外透露了在春节前出货高峰提价的意图。这使得莞企在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同时,还要承受日益高涨的运费。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境况中,莞企接下来或将更多考虑采取FOB贸易(按离岸价进行的交易,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避免受到运费提升的直接影响。
国际航运价格陷入低谷
国际贸易的低迷,殃及国际航运。记者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发现,BDI指数今年曾三次大跌700点大关,其中12月26日跌至699点,是该指数时隔三个月之后重回6时代。
一个月前的11月29日,BDI指数还维持在1104点。但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跌幅高达36.7%,让很多业内人士跌破眼镜。
一航运分析师指出,此次BDI指数的猛跌或与国际矿石的价格过高有关。“BDI此次逼近低点依旧是暂时的,因缺乏需求,铁矿石价格终究会回落,而回落之后就需要补库存。因此,预计明年二三月份BDI会出现反弹。”他表示。
“短期来看,预计运价仍将保持弱势。但由于目前运价已处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预计未来将维持低位震荡态势。”上述分析人士认为,长期来看,2013年运力过剩状况有望逐步好转,但干散货市场周期拐点的到来有赖于需求端的改善。
集运企业被迫提价止损
干散货市场的低迷,逼迫集运企业提价止损。继12月15日对欧线提价575美元/TEU之后,中海集运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该公司打算分别于明年1月10日与1月15日对欧线与美线提价。中远集运也将从2013年1月1日开始,上调远东至南美东航线的货物运价,提价幅度为每20英尺标准箱500美元、每40英尺标准箱1000美元、每40英尺高箱1000美元。国际航运大腕马士基中国相关人士本月26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马士基航运将在满足贸易需求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地控制运力,确保市场的供求平衡,使运价保持在合理、可持续的水平上。
“对美线从15日开始全面涨价,对欧线有个别船公司本月提价。”东莞市炬辉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总监林碧花对记者称,运价的上涨使东莞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而且春节前将迎来航运涨价高峰期。
然而在实践中,今年来集运企业提价的效果并不好。据了解,上个月的一波提价方案执行初期即开始打折扣,随后两周价格开始回落。业内人士表示,今年4月份之后的几次提价实际上都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则是航运业运力过剩的问题仍然严重,“在第四季度频繁地酝酿提价,主要是集运企业在力保全年扭亏”。
根据航运走势选货贸模式
据介绍,企业的货物在出口过程中,主要采用FOB和CIF两种模式。其中FOB是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CIF则需要卖方将货物送到指定目的港,运费自付。
运费的上涨,对采用不同贸易方式的东莞出口企业影响不同。“有的企业采用CIF模式,自付运费,会受到直接影响。有的企业由国外进口商指定船公司,运费也由其负责,受到的影响则是间接的,譬如国外进口商可能会因为运费上涨压低产品单价。”林碧花说。目前,在炬辉国际货运的客户中,有50%的企业采取FOB模式。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迫于CIF高昂的费用,目前大多数东莞企业只能选择FOB,由外国进口商负责接送货物。
“东莞本就有大量企业采用FOB模式,随着运费的上涨,将有更多企业加入进来。”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不过,他也指出,随着市场需求的复苏、海运价格的波动,货主企业需要随时调整出口模式。
面对今年以来海运价格的波动,莞企在选择出口模式时,需要对航运市场的走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货代(货运代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货代通常会对运费的涨跌有一个预期,在报价过程中以备注的形式告知货主企业,让货主企业调整出口模式或具体船期。”林碧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