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上却还比较落后,与宁波整个航运经济的发展还不匹配。
数据表明,宁波航运运力连续多年稳坐浙江全省头把交椅,其二手船交易量却仅占全国3%。而邻近的舟山市却占全国的46%,遥遥领先于宁波,位居全国之首。在宁波注册的船员仅为全国的10%,船员管理公司仅3家,均为乙级资质,且只能开展国内船员劳务,而上海有60余家,舟山亦有18家。在宁波,船舶租赁、航运运费衍生品交易、海上保险等代表港口“软实力”的重要表征更是几乎空白。在航运服务业领域,货代、船代、港口装卸、船舶供应等低端行业高度饱和,而航运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供给偏少,满足不了目前市场需求。
且不说与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对比,即便是与邻近的上海相比,宁波亦差距明显。宁波越来越认识到,航运金融、航运信息发布等功能,才是衡量港口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宁波市政府以及各个相关部门在建设国际强港、打造现代港口城市的相关资料中也坦承,目前宁波航运业的短板在于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航运金融服务水平较低,航运相关税收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航运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与航运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诸多方面,“宁波码头建设成绩斐然,吞吐量也很高。但高端的服务要素没有在宁波集聚,宁波在全国航运业的话语权还很小。”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积极拓展航运物流产业链,提升航运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发展知识密集程度高、利润贡献度大、辐射面广、国际影响力强的高端航运服务业,应成为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新亮点。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