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已对中国物流业产业巨大影响,物流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性,一定要有一种吃螃蟹的胆识,去占领居高点。
八、政府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中国是政府推动最大的国家之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把物流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出台的专项规划、政策措施,给物流业发展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但这是从总体讲的,在实际的运作中,《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许多任务并没有落实,有关政策并没有出台,物流企业发展的环境并没有有效改善,为了尽快改变这一情况,6月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共九条。涉及到了税收、土地、城市配送、管理体制、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投融资、农产品物流等,再一次表明了国务院对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文件的贯彻,关键在落实。今年4月开始,我参加了全国政协对流通业、物流业的调查,大家呼声最高的是税赋过重。在“十二五”期间,对物流企业来讲可能最大的变化是税制改革,物流企业将与服务业一起,营业税统一改为增值税,这将是八十年代税制改革以来又一次大的变革,但如何运作问题很多,只能逐步推进。
除税制改革外,物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粮食、冷链、物流园区、商贸物流、应急物流等专项规划的出台与推进,标准化、信息化的强化,以及物流人才队伍的成长,都对“十二五”物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九、金融资本进军物流业
没有商流便没有物流,商流是物流的前题,但商流与物流都必须有资金流、信息流的支撑。在物流业的调整时期,金融资本的进入对13万个物流企业的重新洗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物流企业将进入整合期。目前物流业的集中度很低,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9年中国前50名排序物流企业主营业务为4506亿人民币,
而德国邮政与美国邮政年业务收入均超过700亿美元。中国物流企业的并购、重组、上市势在必行。而这些都离不开金融资本,到2015年,会产生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
2.动态与静态的仓单质押以及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出现有利于增强资本的流动性,有利于大的物流企业形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运作,有利于物流企业与产业的融合。
根据2010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统计,物流企业在过去与未来的三年中实现的重大融资方式有如下变化。
长期银行贷款民间借贷银团贷款上市引入私幕股权/风险投资
过去的三年60%52.7%16.4%10.9%5.5%
未来的三年65%36.7%28.3%30%10%
这些充分说明金融资本已深深进入物流业,并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十、供应链管理成为发展方向
实施全球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供应链管理早已成为一个国家与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把全球供应链列为把世界夷为平地的第七大力量,并列举了沃尔玛、戴尔电脑的例子,我们经常提到的香港利丰集团,实际它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在国资委下属企业中,真正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不到30%,在中国要找出一些供应链管理成功的企业也非常困难。但供应链管理,指引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指引着中国物流业的变革与发展,2010年我曾论述过物流企业的蓝海战略,其核心是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信息链的沿伸,物流企业必然在不同的链条中生存,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物流企业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当链主,就像浙江物产、广东嘉诚等企业那样,把上下游连接起来,一体化运作。中国不能满足于当制造业中心,因为在一个产业链中,生产是产业的末端,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我们要尽力去掌控资源、研发、物流,金融和市场。为了推进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进程,由吴敬琏、冯国经、樊钢、魏杰任学术顾问,由我出任主编,编辑了《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1),已于5月底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每年出一本,它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必将成为中国供应链管理的有力推动者,必将成为中外供应链管理交流的广阔平台,我希望得到经济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