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绊住”了中小企业转内需的“脚” |
2012-1-13 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 |
外需不振,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调头转向开拓国内市场。有专家称,中国的内需要增长取决于中小企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却接踵而至,最令中小企业头疼的就是国内销售渠道难以打开。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很多物流问题制约中小企业转向内需市场。
首先,目前在国内,相比于外贸,内贸企业要承担更多的供应链风险。做外贸,企业按单生产,供货交付有一套成熟的机制,利润也较明确;而国内贸易,经常需要打通各种“关节”,还有可能被偷漏、盗损,即使运到销售终端,还可能被压仓,收不回款。
其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是抑制外向型中小企业难以转向内需市场的关键因素。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要高于大企业。事实上,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经营鲜活产品的企业物流成本要占60%甚至更多。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的物流成本,并且大大地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相比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再次,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内贸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
中小企业这种自办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要的特定要求。还有,目前中小企业即便外包物流,但一些做法仍不科学。例如,中小企业物流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多数企业的物流却以“分包”方式为主,将干线发运、市内配送和仓储、包装业务分别外包。“外包”数在2~10家,有的甚至达到10家以上。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这样的外包达不成成本控制、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以上的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物流方案。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整的供应链。
对于每个中小生产企业来说,都处于供应链当中,要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的战略同盟,成为整体供应链的一部分。这样使企业尽量减少“中间层次”,而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公司,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节省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同时利用第三方物流机构提供的储运、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输送及流转系统,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降低库存、简化手续和提高保障程度,使货品付运的过程更有效率,并节省成本。
因此,发展覆盖广泛、运行高效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是支持中小企业内需转向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小企业的迫切要求与重大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丁俊发建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要释放物流需求,把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第二,中小企业对企业内部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实现流程再造;第三,中小企业以自己为核心,建立或进入供应链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
来源:互联网 |
[发表/查看评论]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 网(www.cclcn.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冷链物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cclcn.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文章的版权归其版权所有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