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市场需求 稳增长促发展 |
2012-8-9 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 |
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最重要的就是面向市场需求。找准了需求,产品才能销得出、卖得好,产业才能更有竞争力。当前,我国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呈回落走势,我们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努力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呈回落走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只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努力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产业才能实现更大发展,稳中求进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市场需求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之一。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贸易增速仅为5%,比2010年13.8%的增速出现大幅下降;全球出口增速仅为2.4%,大大低于2010年3.8%的增速。相关预测数据表明,今年全球贸易形势更为严峻,增速将下降至3.7%,不仅低于去年,而且低于过去20年5.5%的全球贸易增速平均值。同时,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在依靠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极力抢占我国制造业原有市场份额,不少发达经济体也开始在这方面发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实行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互联互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导致的国际市场低迷和国际竞争加剧,必然通过多种渠道传导给我国经济,这在今年上半年的外贸出口方面已有体现。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比上年同期回落17.8个百分点。其中,欧美日等我国传统的贸易大户降幅较大,中欧贸易仅增长0.7%,中日贸易则为-0.2%。
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最重要的就是面向市场需求。找准了需求,产品才能销得出、卖得好,产业才能更有市场竞争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努力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同时,都在着力面向未来市场,发展新兴产业。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制定诸多扶持政策,也正是基于对未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考量。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但也有很多企业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面向市场抓商机,积极调整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开发出市场占有率高和竞争力强的产品。比如,山东一家纺织企业由于重视研发投入,产品科技含量高,从而避免了卷入低价竞争,去年实现出口创汇7亿多美元,同比增长30%;又如,四川一家调味品公司也是依靠创新产品,今年上半年创造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成的佳绩。不同外贸市场的不同表现,同样颇能说明这个问题。据统计,尽管欧美市场表现欠佳,但很多新兴市场却大不一样,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9.7%,对巴西出口增长11.8%,对俄罗斯出口增长21.7%。这些都充分说明,逆境中开拓外部市场,关键之一是在产品过硬的前提下找准需求,一些在传统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的产品,在其他市场就可能有大作为。
变则通,通则久。当前国内外市场变化无常,我国要在世界大变革大调整中不落人后,进而抢占长远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把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紧盯市场需求稳增长促发展,既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巩固提升原有基础,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综合竞争优势。
紧盯市场需求稳增长促发展,关键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国内看,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加快升级时期,居民消费正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这就要求产业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这种变化。尤其是人们对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迫切,工业品和服务需求的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并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特征,需要我们通过调整和改善供给来满足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消费需求,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从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看,全球主流消费市场正在向健康、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新的技术和创意也在推动形成一些新的消费热点。相关行业及广大企业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在产品、产业调整上下功夫,着力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紧盯市场需求稳增长促发展,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多年来,我们在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中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直是发展中的软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就难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着眼于未来市场需求,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当前世界科技和市场需求的新动向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和创新方式,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些新技术、新产业的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力争获得新的突破。这既是当前稳增长所需,更是落实稳中求进的要求,促进经济更长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发表/查看评论]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冷链物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cclcn.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