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掌握着大多数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国内的家电企业要直接在技术上与其进行较量是得不到好处的;而外观设计的技术含量较低,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在此领域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下。节能考虑近年来,全球电荒、油荒频发,欧美经济强国除了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大能源产地外,对家电能耗要求也越来严格,甚至利用能耗标准作为技术壁垒来制约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其家电出口;在国内,节能也已成为众多冰箱制造商的一个重大竞点和卖点,冰箱是否节能直接关系到产品开发及日后产品销售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泡层厚度降低冷量泄漏一个最直接方法就是增加冰箱泡层厚度。
一般地说,随着冰箱泡层厚度的增加,冰箱能耗逐渐降低,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节能冷柜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而且随着泡层厚度的增加,冰箱的材料成本增加、有效容积下降。因此,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能耗、成本和容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泡层厚度。通过多年产品开发经验积累,科龙公司冰箱泡层厚度的最佳值为5090mm.对于普通冰箱,一般冷冻室泡层厚度为80mm,冷藏室为50mm;对于节能冰箱,冷冻室泡层厚度为90mm,冷藏室泡层为60mm.设计师一般都会采取针对性措施,在热负荷大的部位(如压缩机仓上部)适当加厚泡层。
冰箱的结构变化其实并不多,材料的选用对其性能和成本影响非常大。结构设计师应该对所用材料的性能和成本有清楚的了解,尽量采用性能合格的低廉材料,既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又避免质量过剩。当前,采用塑料件代替金属件已成为冰箱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竞争策略。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电绝缘和耐腐蚀等优点。且塑料材质多样、设计结构多变,使其具有更理想的设计特性。既避免了金属件必需的价格不菲的二次加工(如冲孔)和表面处理(如喷涂),又减少了制造对设计的限制、扩大了设计自由(塑料件可以设计成复杂的形状)。因此,随着塑料件质量的不断提高,冰箱中应用的塑料件越来越多,除了一些重要的制冷件(蒸发器、冷凝器、制冷设备)、外观件(门面板、侧板)、支撑件(压缩机托板)等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塑料件,大大降低了冰箱的材料成本。材料减薄是另一种直接降低成本的方法。近年来,因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冰箱大宗化工原材料(如ABS、HIPS)成本提高。在保证内胆能抵抗发泡压力与热变形的前提下,企业适当的对冰箱内胆板材进行减薄,有效地抵御了原材料价格上升的不利因素。此外,取消一些对外观要求不高零件的表面处理也可以降低成本。
工艺考虑产品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生产工人操作是否方便、设计是否具有防呆功能;冰箱发泡过程中会出现空泡、漏泡等质量缺陷,发泡后会出现门体收腰变形等工艺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加以考虑。防呆设计由于冰箱是流水线生产,工人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仔细检查手中的零件是否正确、装配是否正确。如果设计师考虑不周,正确的装配方向难以识别、又没特别设计防呆特征,忙乱的生产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错误装配、造成返修甚至报废,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了防止误操作的发生,可在制件上设计一些防错特征,保证装配方向不正确的时候,零件装配不上;如果受结构所限,不能添加防错特征时,就应该增加标志(如文字、图形)指明正确的装配方向。另外,将零件设计成对称结构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呆作用。防漏泡设计由于冰箱的形状不规则,准确的发泡剂用量往往难以计算出来,需要在正式生产前通过试模进行调整。跟发泡剂用量有关的工艺问题有空泡和漏泡。空泡是指冰箱局部区域(尤其是一些狭窄的角落)因缺少泡料而形成空穴,其主要原因是发泡剂用量不足或结构透气性差。空泡不会影响冰箱外观,其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适当增加泡量或增强结构的透气性(在箱内胆、后板、后底板等零件的结构死角处设计小于1mm的排气孔)。漏泡是指泡料在较大的发泡压力下从冰箱密封不好的孔隙挤出形成形状不规则的溢出物。由于漏泡处往往位于难以密封的死角处,难以清理,严重时会影响冰箱外观甚至造成报废。解决漏泡的唯一方法是增强冰箱的密封性。最常见的密封结构是利用发泡剂的高粘度性、钣金件和塑料件的弹性变形进行过盈配合,采用迷宫式密封结构,依靠该结构的迂回来增大流动路线距离及阻力形成良好的密封。设计之外的工艺补救方法是:在所有可能出现漏泡的角落、缝隙处粘贴海绵胶条或免水胶纸,在人手难以触及的死角注入热熔胶。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生产、销售该专利产品。因此,专利拥有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当今世界,关税壁垒和行政壁垒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少,而专利壁垒的作用正在日益突出。一些跨国公司凭借其科技优势和专利优势,通过专利许可和转让,不断将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在全球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可见,专利是企业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法律武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的冰箱企业都迫于市场压力,跌入了价格竞争的深渊,无暇顾及设计创新,产品开发的模仿现象严重。因此,在新产品的科研开发完成后,可以考虑将其核心技术申请专利,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使企业可以在专利的保护下,从市场上获得较高利润,从而弥补前期的研发投入,又为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下一轮开发积累资金。此外,当企业有一些新概念、新思路,而产品还没开发出来时,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可以先申请专利,甚至申报一些虚假专利来混淆、转移竞争对手的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