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建设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1974年1月1日试行)
GBJ4-73
2废气
第10条 根据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并考虑到我国现实情况,暂订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见表1)。凡排放上述有害物质,其排出口处的排放量(或浓度)不得超过此标准。
表1 1.3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序号 |
有害物质 名 称 |
排放有害物 企 业 |
|
排放标准 |
|
|
|
|
排气筒高度 m |
排放量 kg/h |
排放浓度mg/m2 |
1 |
二氧化碳 |
电站 冶金 化工 |
30 45 60 80 100 120 150 30 45 60 80 100 120 30 45 60 80 100 |
82 170 310 650 1200 1700 2400 52 91 140 230 450 670 34 66 110 190 280 |
|
2 |
二硫化碳 |
轻工 |
20 40 60 80 100 120 |
5.1 15 30 51 76 110 |
|
3 |
硫化氢 |
化工,轻工 |
20 40 60 80 100 120 |
1.3 3.8 7.6 13 19 27 |
|
4 |
氟化物 (换算成F) |
化工 冶金 |
30 50 120 |
1.8 4.1 24 |
|
5 |
氮氧化物 (换算成NO2) |
化工 |
20 40 60 80 100 |
12 37 86 160 230 |
|
6 |
氯 |
化工,冶金 冶金 |
20 30 50 80 100 |
2.8 5.1 12 27 41 |
|
7 |
氯花氢 |
化工,冶金 冶金 |
20 30 50 80 100 |
1.4 2.5 5.9 14 20 |
|
8 |
一氧化碳 |
化工,冶金 |
30 60 100 |
160 620 1700 |
|
9 |
硫酸(雾) |
化工 |
30~45 60~80 |
|
260 600 |
10 |
铅 |
冶金 |
100 120 |
|
34 47 |
11 |
汞 |
轻工 |
20 30 |
|
0.01 0.02 |
12 |
铍化物 (换算成Be) |
|
45-80 |
|
0.0015 |
13 |
烟尘及生产性粉尘 |
电站(煤粉) 工业及采暖锅炉 炼钢电炉 炼钢转炉 (小于120) (大于120) 水泥 生产性粉尘 (第一类) (第二类) |
30 45 60 80 100 120 150 |
82 170 310 650 1200 1700 2400 |
200 200 200 150 150 100 150 |
注:1)表中未列入的企业,其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可参照本表类似企业.
2)表中所列数据按平原地区,大气为中性状态,点源连续排放制订.
间隔排放者,若每天多次排放,其排放量按表中规定,若每天排则放一次而又小于一小时,则二氧化碳, 烟尘及生产性粉尘,二硫化碳,氯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等七类物质的排放量可为表中规定量的三倍.
3)系指局部通风除尘后所允许的排放浓度.
第一类指:含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或石棉的粉尘,玻璃棉和矿渣棉粉尘,铅化物粉尘等.
第二类指:含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煤尘及其他粉尘.
编者注:
表中,锅炉和电站指标分别由 GB 13271-9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13223091(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代替.
4废渣
第17条 工业“废渣”是一种自然资源,要想方设法利用,以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凡已有综合利用经验的“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纷煤灰、硫铁灰、电石渣、赤泥、白泥、洗煤泥、硅锰渣、铬渣等,必须纳入工艺设计、基本建设与产品生产计划,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不得任意丢弃。
第18条 “废渣”堆放场所,要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要有防止扬散、流失等措施,以防止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在地方城建、卫生部门划定的卫生防护区内,不得设置“废渣”堆放场所。
第19条 对含汞、镉、砷、六价格、铅、氰化物、黄磷及其它可溶性剧毒“废渣”,必须专设具有放水、防渗措施的存放场所,并禁止埋入地下与排入地面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