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概念、意义、体系、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1、环境标准的概念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等,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发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如--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的环境标准,既是标准体系的一个分支,又属于环境保护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的性质*
为什么说我国的环境标准具有法的性质?
⑴具有规范性 不是以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具体数字、指标、技术规范来表示行为规则的界限,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⑵具有强制性 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⑶环境标准同环境保护规章一样,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制定和发布。
我国的环境标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的环境标准发展到基本形成环境标准体系的过程。
1973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到99年,我国发布的国家环境标准361项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29项*
2、环境标准的意义
⑴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体现
⑵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保证,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 环境标准用具体的数值来体现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应控制的界限。如果没有各种环境标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就难以有效实施,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也无实际保证
⑶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⑷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实施环境标准必然要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这样,就使环境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判断污染防治技术、生产工艺与设备是否先进可行的依据,从而促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进步*
3、环境标准体系
⑴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
环境标准体系是指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内容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环境标准是由
国家环境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三级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五类构成的*
我国的环境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协调性 是指各个环境保护标准之间是互相一致、互相衔接、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
层次性 是指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层次性,如三级层次构成的。
配套性 是指各种环境保护标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发展性 是指环境标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定时期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相适应的*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