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1日讯(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刘惠明)我国超级电容器核心元件受制于人的局面正被“湖南创造”改变。今天,省科技厅在长沙组织召开了“低内阻超级电容器极片制备新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以黄伯云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采用系列新工艺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电容器极片,且利用该极片制作的3000法拉超级电容器经国家授权机构检测,性能已达到并部分超过国际知名企业的同类产品,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满足市场需求。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突破而出现的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与电池之间的新型物理储能器件,具有超大容量、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等优势。与蓄电池不同,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始终是物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所以性能稳定、绿色环保。在新能源汽车、风能发电、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以及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看似薄如纸、两面黑漆漆的极片,是超级电容器制造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其性能关乎超级电容器性能。虽然国内企业涉足超级电容器领域已有十多年历史,但一直缺乏核心的极片生产技术,无奈依靠高价进口。经过4年攻关,湖南耐普恩电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技术突破。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粘接剂,使处理后的活性炭与集流体附着力强;首次采用二次混浆制片工艺,改善了活性炭颗粒的分散性能和粘接性能;采用真空碳化新工艺,在保持粘接性能的同时明显改善了电接触性能,降低了内阻。鉴定委员会认为,采用上述新工艺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电容器极片,具有内阻低、比电容大、易后续加工处理、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据悉,该成果明年将实现产业化。 |